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突厥汗国分裂与灭亡问题是突厥汗国历史研究上最具争议的话题。公元6世纪末是突厥汗国开始由盛转衰的开始。它钵可汗去世后,沙钵略与阿波之间因争夺汗位而发生内讧。沙钵略继可汗位使内讧进一步激化。583年,突厥对隋朝的战争中充分显露出了大小可汗之间离心的矛盾。沙钵略可汗对阿波突袭,迫使阿波西奔达头可汗,继而达头可汗介入突厥汗国纷争当中,从而使突厥汗国之内讧扩大为整个突厥汗国的内战。由此统一的突厥汗国开始分裂。在经历二十年(583年—603年)的内战后,前突厥汗国最终分裂为东、西突厥两个汗国,并且最终走向衰落、灭亡。本篇论文以汗国内部斗争为切入点,分析突厥可汗继承制、"西突厥"概念形成、汗国分裂以及东西汗国衰弱原因、灭亡等问题进行探讨。文章主要以前言、正文、结语部分组成。正文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叙述前突厥汗国可汗世系与即位制度。前突厥汗国从建立至发生分裂,先后以"兄终弟及"或以"子承父业"制共传有八位大可汗。且"子承父业"制应该是突厥汗国汗位传承时需优先考虑的制度。第二章主要以"西突厥"为主线进一步论述突厥汗国的东、西"分裂"问题。《隋书》与《新唐书》之"西突厥传"都不是为"西突厥汗国"所立传,都片面的将阿波系突厥与室点密系突厥确定为"西突厥",从而在概念上混淆了 "西部突厥"与"西突厥汗国"的区别。"西部突厥"是地域概念,指汗国西部之突厥,亦是室点密系突厥。"西突厥汗国"则是政权概念,是统一的突厥汗国正式分裂后形成的与东突厥汗国分庭抗礼的政权。第三章简单叙述东、西两个突厥汗国的灭亡问题。西突厥汗国的建立者是阿波系的泥利可汗,但是西突厥汗国的汗统并非纯出自阿波一系,而是由阿波与室点密两系共同组成的,在不同时期互为大小可汗。于公元603年,前突厥汗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