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N2混合气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实验研究及过程模拟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fg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CO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可以在开采天然气的同时封存CO2,置换过程CO2水合物的形成可以维持地层的稳定性从而避免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利用CO2置换开采时受CO2原料的限制,当前提出采用电厂烟气进行天然气水合物置换开采来解决CO2来源的问题从而节省CO2捕集环节的成本,但由于烟气中CO2仅有不到20%,从而使置换所得到的天然气量非常有限。为此本文提出采用烟气经一次水合物分离后的富CO2气(CO2+N2混合气)进行天然气水合物置换开采。本文在石英砂+冰粉体系下实验模拟了置换温度在18℃注入压力在2.13.4 MPa注CO2置换开采CH4水合物过程以及置换温度在114℃注入压力在6.514 MPa注53%CO2+47%N2混合气置换开采CH4水合物过程,并对比了CO2分压约为3.4 MPa置换温度为1℃分别注CO2、53%CO2+47%N2混合气及19%CO2+81%N2的烟气置换开采过程。提出了CO2+N2混合气置换开采CH4水合物过程的分解-扩散机制。论文的最后利用Aspen软件模拟比较了烟气直接注入注入开采(烟气―置换开采―膜分离,方案一)与烟气经一次水合注入开采(烟气―水合分离―置换开采―膜分离,方案二)的能效。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注CO2还是注53%CO2+47%N2进行置换开采,CH4回收率及气相CH4的浓度均会随着置换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采用CO2注入开采时在考察的温度范围内8℃的置换效果最好,置换142 h时CH4回收率为46.6%,产出CO2-CH4混合气中甲烷浓度为0.13。采用53%CO2+47%N2注入开采时在考察的温度范围内14℃的置换效果最好,置换66 h时CH4回收率为97.0%,产出CO2-N2-CH4混合气中甲烷浓度为0.15。在考察的压力范围内提高注入压力会显著降低注CO2与注53%CO2+47%N2开采过程气相CH4的浓度;但提高CO2的注入压力会提高CH4的回收率,而提高53%CO2+47%N2的注入压力会降低CH4的回收率。当CO2注入压力由2.1 MPa增加至3.4 MPa置换完成时CH4回收率由12.6%增加至19.0%,气相CH4的浓度由0.14降低至0.06。当53%CO2+47%N2注入压力由6.5 MPa增加至13.8 MPa时CH4回收率由17.0%降低至6.3%,气相CH4的浓度由0.07降低至0.01。CO2分压约为3.4 MPa置换温度为1℃时置换过程CH4回收率:注CO2>注53%CO2+47%N2>注19%CO2+81%N2。Aspen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当注入压力在310 MPa方案二的能效比方案一的能效高;而当注入压力在1016MPa时方案二与方案一的能效相差不大。
其他文献
最优化资本预算在项目投资决策中运用的具体实施步骤:项目投资初步评估,确定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WACC),建立投资项目机会方案(IOS),确定资本边际成本方案(MCC),组合资本边际
在改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CSAX)处理同时含Cu^2+和高岭土的悬浊液的废水絮凝实验中,显微镜照片研究显示絮凝体的表面和内部具有高度不规则性,絮凝体的形成过程具有分形特征.通过
针对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大五山隧洞穿越对龙河段地表环境复杂、埋深浅、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不利施工的因素,采用地表预固结灌浆、洞内钢支撑结合超前小导管等措施联合加强
通过介绍智能Agent的相关知识和应用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Agent的网络信息过滤的方法,并介绍了两个基于智能Agent的网络信息过滤系统:Sniper和Open Bookmark,进一步说明了智能
针对目前国内外在含尘气体动力学领域所采用的颗粒群阻力系数不统一状况,对中等强度激波诱导的悬浮颗粒群加速运动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提出了计及颗粒相对Reynolds数、相对
生态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何恢复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开始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十八大以后,生态建设更是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各类生态建设项目也应
介绍了等密度面上的P-矢量方法,并用该法计算了南海等密度面上的环流和通过吕宋海峡各个月份的体积输送.计算结果表明:净输送量全年都是流入南海,二月份黑潮入侵最强,九月份
3-6岁儿童体质较弱,还在生长发育,脾胃运化能力有限,肾气尚未充盈,更应注意'治未病',中医治未病的范围很广,不应局限于老年人。3-6儿童有其生理特殊之处,不能用大温
采用模糊数学理论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个对单位组织内部冲突状态进行综合量化分析与考评的数学模型,为单位考核评比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
本文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天空背景下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成像特征进行了高真实感的仿真研究,搭建了一个可信、可靠的仿真环境,能够快速、灵活地渲染输出高逼真度的红外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