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质量的审计师能够识别经理层舞弊、造假等投机行为,并且能够降低盈余管理程度,是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改善财务报表质量的有效外部机制。但我国审计市场仍处于买方市场,上市公司对于审计质量有自由裁量权,其通过选择不同质量的审计师得到不同水平的审计质量。促进上市公司选择高质量审计师是提高财务报表质量的有效手段,而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师是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之一,因而审计师的选择会受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影响,越有效的审计委员会应当越促进公司选择更高质量的审计师以提高财务报表质量。根据高阶理论,审计委员会的人口统计特征能够有效解释审计委员的有效性。那么审计委员会的哪些特征能够有效促进上市公司选择高质量审计师呢?或者说审计委员的特征与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有何关系呢?基于上述疑问,本文选择了2011年至2015年间我国能够公开收集到审计委员会特征数据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最终得到8663个观测值,通过logistic、OLS多元回归等实证研究工具,从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特征、专业性特征、年龄特征以及规模特征四个角度出发考察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同时,考虑到融资需求会诱发公司进行利润操纵行为,高质量审计师更不可能容忍公司的利润调整,因而本文进一步探讨公司有不同融资需求时,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审计师选择的关系。最后本文以盈余管理为财务报表质量的代理变量检验了高质量审计师与财务报表质量的关系以夯实本文理论的逻辑起点,即高质量审计师能提高财务报表质量。本文得到的结论是:(1)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特征、专业性特征、年龄特征以及规模特征与高质量审计师选择显著正相关;独立性越强、专业性越强、平均年龄越大以及更大规模的审计委员会更加有效,越能促进上市公司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2)在高融资需求的情况下,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特征、专业性特征、年龄特征以及规模特征与高质量审计师选择没有显著关系,而在低融资需求情况下依然显著正相关;即融资需求会干扰审计委员会对审计师的选择,当企业面临较高融资需求时,审计委员会特征对高质量审计师选择的促进作用弱化至消失,其作用仅在企业融资需求程度低的情况下有效。(3)高质量的审计师能约束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改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