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割裂,大股东利益不受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缺乏动力进行市值管理,市值管理自然不为大股东和上市公司所关注。目前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证券市场已基本实现全流通。流通的市场格局完全改变了中国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市值将逐渐替代以往的账面价值或者重置价值指标,成为衡量企业价值和实力的新标杆。随着上市公司市值的大幅增加,市值管理的概念也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
在全流通时代,市值管理有哪些模式?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管理层需要在什么时候进行市值管理?理论上,上市公司应当在重大时刻采取市值管理,实际中企业是否真正实施了呢?投资者对管理层采取的市值管理模式是否认可?市值管理有利于企业价值提升,同时又有哪些负面作用呢?我国的上市公司该如何更好地实施市值管理?本文就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模式、时机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试图对上述问题做出阐述。
本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本部分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模式、时机及效果进行分析,通过研究,试图达到以下目的:①了解我国目前的市值和市值管理状况;②研究市值管理的模式;③分析市值管理的时机和投资者对市值管理的认可度;④分析目前我国市值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建议。在理论基础部分,首先从有效市场理论角度对市值管理的环境进行了解释,然后从企业市值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角度说明市值管理的实质是价值管理,最后从信号传递理论角度说明上市公司管理层实施什么样的模式能得到投资者的认可。
第二部分:市值管理概述。本部分首先对市值管理的概念、管理目的、管理主体及参与者、管理内容四方面从理论上做了阐述。然后,用统计数据对我国目前的市值和市值管理手段状况进行了简单概述。
第三部分:市值管理模式、时机及效果分析。首先,本部分研究了市值管理模式,市值管理模式分为对当前业绩的管理和对未来业绩增长机会的管理。提高收入、节约成本和费用可以提高公司的当前业绩;在管理未来业绩增长机会方面,有公司治理方面的股权激励和整体上市,还有并购重组方面的定向增发、资产注入,还有更名等其他市值管理模式。然后,我们分析了市值管理时机,在企业融资时、防止被收购时、并购重组时都需要采取市值管理手段降低成本、提高市值。最后,分析投资者对市值管理模式的认可度。投资者对上述的市值管理模式一般是认可的,但相对于当前业绩增长,未来业绩增长机会的管理有不确定性,通过统计数据的比较,我们得出结论:业绩增长是投资者最认可的方式。尽管市值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市值提高,但是,市值管理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例如宏观方面的套现冲击和市场泡沫,微观方面的市场操纵和信息披露违规等问题。
第四部分:启示及建议。本部分就我国目前的市值管理状况提出建议,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市值管理观念,科学制定股权激励方案完善公司治理,然后完善信息披露,增强公司的透明度,成立专门的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进行专业的价值评估。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规范研究,并结合统计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本文的创新是分析了当前业绩管理和未来业绩增长机会管理两个方面的市值管理模式,然后分析了市值管理时机,最后用统计数据分析投资者对这些管理模式的认可度。鉴于作者的研究能力,本文的不足之处是市值管理时机和投资者认可度的分析有待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