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艺阵地》是抗战时期报告文学创作评论的主要基地,本文选取抗战文艺大刊《文艺阵地》上刊发的报告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对《文艺阵地》上报告文学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创作功绩等方面,进行系统考察与整体梳理,以期丰富抗战时期报告文学版图,为以后的中国报告文学研究提供新的内容。本篇论文分五部分。绪论首先简要梳理了抗战时期报告文学勃兴的创作盛况,阐释在此背景下选取《文艺阵地》报告文学为研究对象的价值;其次对《文艺阵地》及抗战报告文学相关研究现状作一梳理,进一步明确选题研究的范围与价值;最后对《文艺阵地》报告文学的研究范围作一界定,将明确标明为报告、速写、人物素描、人物特写及文学性较强的通讯纳入探讨范畴。第一章考察《文艺阵地》报告文学的主要创作面貌,阐释其思想内容,具体包括战地纪实、日军暴行及百姓苦难实录、战时社会实景、“暴露与讽刺”类报告文学。其题材范围的宽阔,足见《文艺阵地》报告文学广摄战时图景,近乎全景式地观照着战时社会生活,开拓了极为广阔的报告空间。第二章以前文研究为基础,探析《文艺阵地》报告文学呈现的整体艺术特征。在茅盾重视题材多样化、报告文学文学性的理念下,其呈现出题材多样化及艺术性较强两大特征。其题材多样化体现在对于“暴露与讽刺”报告文学、聚焦妇女问题报告文学的倡导上,对于艺术性的强调则以构思上的精巧、报告文学表现手法的“小说化”及细节的精当运用为具体表现。《文艺阵地》报告文学的创作特质使其具备着较高的艺术价值,这也得益于茅盾报告文学理念的指导以及国统区专业作家群体的文学素质。第三章结合《文艺阵地》报告文学的创作风貌及艺术特征,总结其创作功绩及价值。从历史方面看,《文艺阵地》报告文学忠实记录战时现实,具备着一定的史料价值;从社会方面看,《文艺阵地》秉持其创刊原则积极宣传抗战,为抗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文学方面看,《文艺阵地》为报告文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文艺阵地》对报告文学理论的积极探讨,与《文艺阵地》的报告文学创作,从理论与实践双向推动着报告文学文体地位的提升。《文艺阵地》以报告文学创作实绩,为抗战文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选取贯穿抗战时期的综合性大刊《文艺阵地》,以报告文学这类战时最发达的文体样式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史料研究、文本分析等方法,考察特殊历史时期报告文学呈现出的创作风貌,试图探析出报告文学是如何借自身独特的文学特点还原抗战真实面貌,建构战时文学空间,并最终配合《文艺阵地》这份杂志起到宣传抗战作用的。文末附录《<文艺阵地>报告文学作品表》,为读者及更多研究者进一步了解《文艺阵地》报告文学创作情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