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贝托·艾柯,意大利人,在符号学、美学、文化批评、小说创作等多个研究领域都有突出贡献。国外对艾柯的研究起步早,学术队伍庞大,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而国内对艾柯的研究起步较晚,缺乏多角度、全面、深刻的研究。本文着重对艾柯的文本诠释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与以往学术界对艾柯诠释学理论研究不同的是,本文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即在深入、细致地研读艾柯著作的基础上,对其诠释学理论的思想来源、发展脉络和实践走向进行全面地考察,多维度地阐释艾柯诠释学与其美学、符号学的联系,并结合具体的文学创作实践评析其诠释学理论,从而形成对艾柯诠释学思想的总体把握。本文共分为八个部分:导论部分介绍艾柯的学术成就,分析艾柯诠释学理论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现状,阐述论文的结构框架、研究目的、方法和创新点;第一章梳理阿奎那美学、克罗齐美学、乔伊斯美学和帕莱松的美学思想,主要从形式理论和解释理论两个方面分析艾柯美学思想,揭示艾柯文本诠释学形成的美学渊源,进而把握艾柯美学与其诠释学的关系;第二章阐述索绪尔、叶姆斯列夫、皮尔士等人的符号学思想,把握艾柯三元符号学理论的来源和内涵,通过对无限符号论和神秘主义符指论的比较,明确开放性诠释理论和过度诠释理论的不同依据,分析艾柯的文本符号学,揭示艾柯符号学与其诠释学的联系;第三章正式步入艾柯的诠释学理论研究,通过对诠释学发展历程的梳理,提出艾柯的诠释态度:提倡诠释,反对过度诠释,提出诠释应有界限;第四章重点分析过度诠释,通过艾柯与罗蒂、卡勒的论争,引出艾柯对过度诠释的批判,艾柯提出用文本意图来限制文本诠释的盲目无限性;第五章明确艾柯提出的诠释的界限,侧重对文本意图的研究和评析,注重把握文本意图、模范读者和模范作者在文本诠释中发挥的作用和局限性;第六章将艾柯的诠释理论与其小说创作实践相结合,通过小说作品检验诠释理论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结语总结并评价艾柯的诠释学理论,包括其理论的优势和创新点、理论的不足之处、理论的意义和借鉴价值等。总之,本文力图在全面搜集、整理、阅读、运用原版英文资料的基础上减少对艾柯诠释理论的误读,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其诠释学理论。一方面,本文不局限于对其诠释理论的分析,而是从美学、符号学、文艺批评和小说创作等多种角度展开,试图构建把握艾柯诠释学与其美学、符号学等方面思想之间的联系,形成诠释理论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对艾柯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揭示艾柯诠释学的理论优势和局限性,为当代中国的诠释学理论和实践提供反思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