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超细纤维结合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生物传感体系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hai10m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传感器具有传统检测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生物医学研究、环境检测、食品安全和发酵工程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加工技术的进步,对生物传感器的要求除了降低检测极限、增强检测特异性外,正朝着微型化、简约化和方便化的方向发展。静电纺丝制备的超细纤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功能基团的接枝和检测物捕获,其三维多孔结构有利于检测介质和对象的渗透,可增加检测的灵敏性和响应速度。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的荧光分子可克服普通荧光分子的聚集促使猝灭(ACQ)效应,同时其量子产率是普通荧光分子的数倍。据此,本论文合成了一系列具有AIE效应的新型荧光分子,并且针对不同的检测对象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将修饰后的AIE分子接枝于静电纺丝纤维表面构建了不同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基于AIE的发光机理,制备了检测细菌的荧光纤维膜;针对“turn on”或“turn off”检测易受外界干扰的问题,制备了比率型荧光纤维膜检测疾病标志物;为了进一步降低检测极限和响应时间,制备了自放大的荧光检测纤维膜和自驱动的双面短纤维分别检测过氧化氢(H202)和细菌。合成了带有三聚氰氯的四苯基乙烯(TPE)衍生物,验证了此TPE衍生物具有AIE效应,并将其接枝在聚(苯乙烯-马来酸酐)(PSMA)纤维上,进一步进行甘露糖修饰得到纤维膜检测载体。纤维表面的甘露糖和大肠杆菌(E.coli)菌毛蛋白特异性结合,导致纤维膜上的TPE聚集发光。通过实验筛选得出PSMA含量达到90%时,纤维捕获细菌达到饱和。通过优化纤维表面接枝密度,与不同浓度的细菌作用后制备纤维膜色带,根据纤维膜发光强度可裸眼判断细菌的浓度,细菌浓度检测范围是102-105CFU/ml。采用羟基化TPE和头孢菌素类似物为原料合成了带有头孢菌素的TPE探针,并证实了其对β内酰胺酶具有特异性荧光响应。在PSMA纤维表面接枝E.coli相关菌种(耐药菌E. coli JM109/pUCl9和非耐药菌E. coli JM109)的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结果表明可特异性捕获细菌,核酸适配体接枝密度影响纤维膜对细菌的捕获能力。耐药菌内的β内酰胺酶催化断裂作用诱导TPE发光,可对捕获在纤维表面上的耐药菌进行显色,荧光响应的裸眼检测极限为102 CFU/ml。同时光照实验结果表明,TPE探针产生活性氧(ROS)可以有效杀死耐药细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表面胺化后修饰磷酸化的荧光素分子,再吸附带有季铵盐的TPE衍生物实现了荧光素的猝灭和TPE的AIE效应。碱性磷酸酶(ALP)脱去磷酸根后荧光素发光,同时TPE的AIE效应减弱,根据二者荧光强度的比率可确定ALP浓度。结果表明表面氨基密度为30 nmol/mg时,纤维对ALP具有最佳的比率型荧光响应,检测极限为1.5mU/ml,检测范围为0-100mU/ml。当ALP的浓度低于80 mU/ml时,纤维色带的颜色随着ALP浓度增加而改变,可通过裸眼判断血清样品中的ALP含量。制备了带有醛基和磺酸基的TPE衍生物,并将其和荧光桃红B (PhB)同时共价接枝在PSMA纤维表面。纤维膜吸附鱼精蛋白后PhB发生静态淬灭,TPE产生AIE效应发射青色荧光。用肝素置换、或胰蛋白酶水解吸附鱼精蛋白后,AIE和静态淬灭效应均逐渐减弱,PhB开始发射黄色荧光,基于青光和黄光强度比率的变化可确定肝素和胰蛋白酶的浓度。通过优化TPE衍生物和PhB的接枝密度以达到最佳的检测效果。通过计算得到肝素的检测极限为0.02 U/ml,并且可通过纤维色带的颜色转变裸眼判断0-0.8 U/ml的肝素和0-8 μg/ml的胰蛋白酶,并适用于血清和尿液样品的直接检测。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将自放大反应构筑于纤维膜上用于H2O2的检测。PET纤维上固定含硼酸的胆碱自放大分子并基于静电相互作用吸附TPE衍生物,PSMA纤维表面固定胆碱氧化酶(ChOX),两种纤维的复合膜用于了 H2O2的检测。PET纤维膜吸附TPE衍生物因AIE效应发蓝光,H2O2氧化PET纤维膜上的硼酸基团后自放大分子发生重排,吸附的TPE衍生物和胆碱分子从PET纤维膜上脱落,纤维膜上的荧光减弱;同时脱落的自由胆碱被PSMA纤维上的ChOX氧化产生H2O2并参与反应,直至纤维膜上的TPE衍生物全部脱落,根据纤维膜完全褪色的时间可以定量检测痕量的H2O2。结果表明TPE的吸附量显著影响检测效果,吸附密度为23 nmol/mg时检测效果最佳;和没有放大反应的检测效果相比,基于放大反应在检测极限和检测时间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对H2O2的检测极限达到了 0.5μM,且可以根据褪色时间定量检测0.5-8.0μM的胆碱。为了增加荧光探针和分析物的相互作用,采用自驱动的短纤维作为检测载体。采用并列双针头制备双面短纤维,一侧聚合物为PSMA,另一侧为单氨基保护己二胺修饰的PMSA,将过氧化氢酶(CAT)和TPE衍生物分别修饰在双面短纤维两侧。CAT催化H2O2反应生成氧气推动短纤维运动,捕获细菌后因聚集作用TPE发光,构筑了对E.coli特异性响应的自驱动微马达。通过系统地研究不同长度的短纤维运动情况,表明长度为10 μm的双面短纤维均方位移(MSD)最大,荧光响应效果最好。通过研究H2O2浓度对检测效果的影响,确定了 3.5%的H2O2为最佳的燃料浓度。检测结果表明,自驱动双面短纤维在1分钟内的检测极限为65 CFU/ml,检测范围为65-105CFU/ml。综上所述,本论文基于静电纺超细纤维和AIE效应的优势构筑了一系列方便、快捷和高效的生物传感器。制备的新型纤维色带可裸眼判断被检物的浓度范围,无需复杂的实验设备,为实时、在线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同时,该体系也可通过荧光检测定量表征被检物的浓度,基于AIE效应、荧光强度比率分析、信号放大反应和自驱动载体等手段可提升检测灵敏度和响应速度,为拓展静电纺纤维作为生物传感载体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老年人,需手术治疗,传统手术复发率较高,无张力疝修补术,由于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再复发率低,患者术后能
改进后的酶特性实验方法、设计更合理,结果更准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电磁加速系统由能量存储系统,电力电子系统,直线电机驱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电磁加速驱动系统中,直线电机是驱动的动力源,直接驱动负载作直线运动。适用于电磁
诗,是文学的骄子。假如说文学是一部著作,诗就是其中最精彩的篇章。诗,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宇宙的天籁,文字的珠玑。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古典诗词到现代诗歌,其重大转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本世纪面临的两大问题,全世界范围都开始致力于研发安全清洁的新能源技术。在这一大环境下,由于燃料电池清洁安全,不依赖化石能源,使
相比传统低温超导材料,高温超导带材在高磁场下具有较大的电输运能力,因此成为了制作25T以上高磁场磁体的重要材料,但是其电输运特性容易受到机械应变的影响而发生性能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