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论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阐述对“中国现代意识”和“知识分子使命”的认识基础上,将三十年代现代主义实验小说家施蛰存放入当时大的文化环境中,从考察他在文化活动中建构现代意识的努力入手,最终回到创作本身,阐释这种意识在作品中的体现。全文注重施蛰存怎样以一个知识分子行知合一的品格,通过知识的力量,而非政治的力量,将人们从旧道德中解放出来,接受现代意识。  本文试图打破以往作家作品论的狭隘研究视角,将作为作家的施蛰存和作为知识分子的施蛰存结合起来,将其创作与出版、编辑、翻译等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使研究者能注意到作品之外的有关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不仅体现了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宽阔视野和非凡气度,同时对今天培养具有各种能力的有自觉知识分子意识的学者或作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全文紧紧围绕“中国现代意识”这一主题(虽然在正文中不再以概念的形式出现),分三个大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施蛰存对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接受和传播(第一、二章);第二部分论述具有西方现代意识的施蛰存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态度(第三章);第三部分(第四章)是创作论,即前两者的有机结合在作品中的体现。
其他文献
被誉为清末四大家之冠的王鹏运是晚清词坛上一位提纲挈领式的核心人物。其地位和影响主要表现在词作与词学方面。本文试从半塘词的悲剧意识及王半塘与晚清词派之关系两方面去
目前,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的农业形态向现代的工商业形态过渡的社会文化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诞生,世俗文化凭借市民阶层特有的经济话语权力,使中国文化的主导
王朔以卓尔不群的创作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颇具震憾力和争议的作家.该文用文化批评的方法,以"顽主"系列小说为中心摘取王朔作品中与传统文学不同的因素,以二十世纪西方后现代
郭晋稀先生着述《说文解字古韵三十部疏证》,以韵转为主线,分阴入阳三声,对《说文》收字重新编排分类,着重探讨其中的韵转关系。《疏证》大量征引文献材料,分条缕析疏证各字
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同义词研究已成为聚焦点之一.我年来研究者们竭力探索分析同义词的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使得这个研究课题里诸种说法不断涌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