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建立运转高效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占公务员数量60%的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等人提出的双因素理论(激励一保健理论)被广泛应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在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何把双因素理论与我国基层公务员的实际相结合,界定好“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内涵,使双因素理论实现本土化,以人为本,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提高基层公务员激励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以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如何使双因素理论在优化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在对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双因素理论进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利用双因素理论模型,设计了基层公务员激励问题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划分了影响基层公务员激励效果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总结出我国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运行中取得的成就和保健因素及激励方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中保健因素和激励方式存在的问题,以双因素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以人为本、透明公正、适度激励、动态权变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构建原则和相应的综合激励手段,强调在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运行的各个环节建立监督和信息反馈系统,实现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高效运行。最后,结合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运行中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现状,基于保健因素提出了不断完善薪酬福利制度、健全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建立系统的职业培训制度、改进晋升制度等具体措施;基于激励因素提出了不断改善工作条件,构建和谐的行政文化,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创造条件使他们的自身价值得以体现,为他们工作营造良好环境等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