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来源 :天津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c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建立运转高效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占公务员数量60%的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等人提出的双因素理论(激励一保健理论)被广泛应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在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何把双因素理论与我国基层公务员的实际相结合,界定好“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内涵,使双因素理论实现本土化,以人为本,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提高基层公务员激励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以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如何使双因素理论在优化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在对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双因素理论进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利用双因素理论模型,设计了基层公务员激励问题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划分了影响基层公务员激励效果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总结出我国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运行中取得的成就和保健因素及激励方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中保健因素和激励方式存在的问题,以双因素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以人为本、透明公正、适度激励、动态权变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构建原则和相应的综合激励手段,强调在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运行的各个环节建立监督和信息反馈系统,实现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高效运行。最后,结合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运行中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现状,基于保健因素提出了不断完善薪酬福利制度、健全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建立系统的职业培训制度、改进晋升制度等具体措施;基于激励因素提出了不断改善工作条件,构建和谐的行政文化,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创造条件使他们的自身价值得以体现,为他们工作营造良好环境等具体措施。
其他文献
课程设置是教育实践和教育项目培养过程中的基础和关键性环节,是形成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课程体系的过程。MPA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与其发源地美国相比,培养过程的各个方面都
期刊
学位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差距日益扩大,不平衡、不协调矛盾凸显,乡村空间结构和功能需要适时调整、更新、优化。通过梳理乡村转型方面的研究发现,乡村空间重构是通过对空间要素的解析和重建来完成对乡村空间结构的调整和重构,从而促进乡村功能的优化提升,使乡村地域中的人、地、业三元系统协调稳定。以产业发展为驱动,以土地整治为支撑,将乡村空间要素分为地块、居民点、设施和绿地,在乡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结构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医疗卫生事业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老百姓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程度,体现了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素质,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卫生工作者崇高神圣的使命,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上述背景下,解决看病难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