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州王学是阳明后学的重要一支,泰州王学的心性论是以心性自然为主体的思想,是阳明心学在晚明的重要发展。泰州王学心性自然思想的形成,在学脉上以“良知现成”为渊源,同时受到了三教融通趋向的时代影响;在文本上独重《大学》,贵在对经典的“自得发明”;在践履上深受庶民阶层崛起的影响和学人困顿生命的内在体证。本文利用“基源问题研究”的方法,以“心性自然”为内容,以王艮、王襞、罗汝芳、李贽四人为脉络,重在分析共性的核心范畴,认为泰州王学心性自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以心体自然和乐、无善无恶、情私掺杂为“未发之体”,以格物与尊身、诚意与慎独、乐学与师教为主要的工夫进路,并以“百姓日用”与“道”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体用合一”的“本体”和“工夫”的自然流化,呈现出自然性情、道德践履、宗教情怀统摄为一的人生境界和生命追求。最终在其思想上表现出“自然生命”与“名教道德”之间的融通,“狂者胸次”为成圣目标的进路特质,当然也在情私正当的革新中造成了至情泛滥的时代影响。不可否认,泰州王学心性自然思想所蕴含着的这种在“百姓日用”中“体道”的“本体”与“工夫”不相间离的方式,对我们“活在当下”的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