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法律问题研究——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的修改为分析对象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ng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都顺利实现股份制改制,并成功上市,这离不开信达、华融、东方、长城这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重要作用。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中国第一家专门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公司于1999年4月20日挂牌成立,随后,我国另外三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了—华融、东方、长城,并以十年为限。2004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启商业化转型的大门。它们于2006年底完成不良资产处置任务,从此开始探索商业化转型,它们确定的转型方向均是金融控股公司。2013年12月12日,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这意味着信达实现商业化转型。另外三家都在转型。  法学界关于它们转型的问题,大多数学者研究其转型方向、转型模式,多从其运营与《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的冲突方面进行法律完善。目前,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最高效力的法律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它们或已完成转型或正在进行转型,《条例》早已过时,已没法适用如今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造成它陷入无法保障的尴尬境地。本论文以《条例》为视角,总结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后存在的法律障碍,并探究如何修改《条例》。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缘起,并兼评《条例》的相关规定。先分析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建构背景,包括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两方面;然后从法律定位、经营目标、存续期间、责任机制这四个方面评析《条例》;最后,介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脉络,主要包括政策性业务阶段、商业化转型阶段这两个阶段。  第二部分,介绍国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先进经验。首先,对它们的转型先进经验进行梳理,以美国、瑞典、韩国为例介绍国际上三种典型的转型模式;然后,归纳国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特点,并借鉴其先进经验。  第三部分,以《条例》为视角分析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后存在的法律障碍。主要包括定位、经营、运行、风险防范、监管五个方面存在的法律障碍,具体表现为性质变异与目标偏离、经营理念错位与业务范围狭窄、公司治理结构混乱、防范机制不全、监管机制不力。  第四部分,基于《条例》的修改,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提供法律保障。这是本文的重点,分别介绍了《条例》的存废之争、《条例》修改的价值取向、《条例》修改的原则和《条例》修改的思路。修改《条例》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及转型后运营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公民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而当前公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与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不能满足公民需求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经济战略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保护的重点,在国际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多,我国政府也开始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了新的认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促进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发展。特别是2010年出台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发展。行政保护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方
宗族在中国的社会结构组成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维系中国社会结构的一条重要纽带,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内涵,中国社会的稳定性同样依靠着宗族这样拥有能够自我运行的自组
近些年来,在我国流行音乐界,音乐作品抄袭事件屡见不鲜,音乐人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但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音乐作品抄袭纠纷却少之又少,这与我国著作权法中没有关于此类案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