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采用细观力学方法,计算立体机织复合材料的弹性常数等力学性能,需要确定立体机织物的结构和纤维体积含量等参数,本文主要研究正交立体机织物的细观结构。 采用单元体法,计算了理想结构的三维正交机织物的结构参数和纤维体积含量;用巨元体法,对计算的纤维体积含量进行了修正。通过分析影响纤维体积含量的因素发现,随着经纬纱粗细比(Texy/Texx)的增加,经纱、织物的纤维体积含量增加,而纬纱的纤维体积含量减小,说明经纱对织物纤维体积含量的影响大于纬纱;随着经纬纱间距比(D_x/D_y)的增加,经纱、织物的纤维体积含量下降,而纬纱的纤维体积含量上升;接结纱的纤维体积含量只决定于经、纬纱密度和接结纱的粗细,与经纬纱的粗细无关;接结纱粗度增加,经纱、纬纱和织物总的纤维体积含量都减小,但接结纱的纤维体积含量会增加,因此,在设计的正交立体织物中,接结纱不应太粗。 将上机织造的两个重要工艺参数(卷取量和筘号)与织物的纤维体积含量建立了联系,为按复合材料设计的纤维体积含量生产正交机织物打下了基础。 研究发现,单元体法计算的织物结构参数和巨元体法计算的纤维体积含量,对于接结纱呈矩形折线的正交组织机织物是适用的,但对于接结纱呈曲线的实际织物,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以实际制造的9种不同接结方式的正交立体机织复合材料为基础,根据接结纱的实际形态,提出了正弦曲线与直线相结合的接结纱模型,采用巨元体分析方法,建立了织物实际结构参数(正弦曲线的半波长和聚集纱线的厚度)的方程组。由于方程组为非线性,采用牛顿迭代法,用Matlab语言编写了数值计算程序,并由计算机解出织物的结构参数。 将解出的接结纱模型曲线与实际测试的曲线比较,发现两者能很好的吻合。为了方便比较和应用,采用Newton-cotes法,建立了接结纱曲线长度的计算方法,并由计算机进行求解;再将模型计算的接结纱长度转化为接结纱缩率,并与实际测试的接结纱缩率相比较,发现两者基本是一致的,误差较小,说明建立的接结纱模型是正确的。 对巨元体法计算纤维体积含量的公式进行了修正,重新计算了所织织物的纤维体积含量,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证明计算值能够代表实际的纤维体积含量。 在织造正交结构的立体织物时,为了避免纬纱列的倾斜,应采用变纬密卷取机构;为了避免卷取辊卷取立体织物出现的经纱不等一长现象,应采用平动式卷取机构。采用多个纱轴送经,可以满足不同经纱消耗率的织造要求,准备经纱时,将相同消耗率的经纱卷绕在同一个纱轴上,不同消耗率的经纱卷绕在不同的纱轴上。采用重锤式经纱张力调节机构,能保证经纱在梭口满开和综平时,都有一定的张力,能形成清晰梭口。随着织造的进行,应控制张力重锤的上升高度,以保证经纱张力的恒定。 小的接结经纱张力有利于形成紧密织物,织物厚度较大,但张力过小会造成梭口不清。 织造纬纱接结的正交机织物时,接结纬纱存在由直变曲的滑动过程中,它必须克服经纱列的摩擦阻力。经纱张力是接结纬纱滑动的动力,由布边到织物中央,各经纱列间的接结纱张力逐渐增加,存在一个最大的自由滑动长度,即纬纱接结的正交织物,存在一个最大的幅宽范围。 在织造经纱接结的正交织物时,钢箱推动纬纱沿经纱滑动的列数,即织物的形成区,和经纱张力与接结纱张力的比值有关。当这个比值小,即经纱张力小、接结经纱张力大时,织物形成区小,钢箱不能打紧纬纱,所生产的织物纬纱密度小:当这个比值大,即经纱张力大、接结经纱张力小时,织物形成区大。钢箱在打纬的过程中,既发生着纬纱列间距的减小,也发生着织物厚度的增加。 在织物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入电阻应变丝,可以方便的织成带传感材料的机织物。为了检测复合材料的变形,应合理选择织物的组织结构,以使复合材料在变形时,电阻应变丝能产生拉应变或压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