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转移性乳腺癌中,BRD4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Twist、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情况及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7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临床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非特殊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资料。筛选其中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119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组织中BRD4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Twist、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情况。采用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分析BRD4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Twist、E-Cadherin及Vimentin)之间的关系。采用多个样本率的卡方检验分别比较BRD4、Twist、E-Cadherin及Vimentin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分子分型、转移部位、术后远处转移时间的关系。通过配对卡方检验及一致性检验分析乳腺癌原发灶与远处转移灶中BRD4、Twist、E-Cadherin及Vimentin表达差异。结果:(1)在原发灶中,BRD4与Twist存在正相关关系(Kendall’s tau-b=0.306,P=0.001);BRD4与E-Cadherin存在负相关关系(Kendall’s tau-b=﹣0.264,P=0.004)而与Vimentin存在正相关关系(Kendall’s tau-b=0.308,P=0.001);Twist与Vimentin存在正相关关系(Kendall’s tau-b=0.279,P=0.002);Vimentin与E-Cadherin存在负相关关系(Kendall’s tau-b=﹣0.359,P<0.001)。(2)BRD4蛋白表达与原发灶肿瘤大小(≤2cm、>2且≤5cm、>5cm分别为34.6%、59.3%、83.3%,P=0.012)相关;与分子分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分别为25%、40.7%、86.7%、92.9%,P<0.001)相关;与术后远处转移时间(≤3年、4-5年、>5年分别为68.1%、48.3%、28.6%,P=0.004)相关。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淋巴结转移状态、转移个数及转移部位均无关(P>0.05)。(3)Twist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个数(无转移、1-3个、4-9个及≥10个分别为63.9%、69.4%、45.5%、84.0%,P=0.045)有关。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原发灶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分子分型、转移部位及术后远处转移时间均无关(P>0.05)。(4)E-Cadherin蛋白表达与分子分型有关(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分别为75.0%、42.4%、36.7%、21.4%,P=0.020);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原发灶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个数、转移部位及术后远处转移时间均无关(P>0.05)。(5)Vimentin蛋白表达与分子分型有关(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分别为43.8%、42.4%、60.0%、85.7%,P=0.021);与术后远处转移时间有关(≤3年、4-5年、>5年分别为59.4%、31.0%、57.1%,P=0.033)。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原发灶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及个数、转移部位均无关(P>0.05)。(6)BRD4蛋白在乳腺癌转移灶中的表达(77.3%)明显高于原发灶(56.3%,P<0.001),两者表达明显不一致(Kappa=0.368);Twist蛋白在乳腺癌原发灶中的表达(66.4%)和转移灶中的表达(75.6%)均较高(P=0.126,Kappa=0.131)。E-Cadherin蛋白在乳腺癌转移灶中的表达(24.4%)明显低于原发灶(42.9%,P=0.001),两者表达明显不一致(Kappa=0.238);Vimentin蛋白在乳腺癌转移灶中的表达(73.1%)明显高于原发灶(52.1%,P<0.001),两者表达明显不一致(Kappa=0.297)。结论:(1)BRD4可能参与上皮间质转化信号通路,促进转移性乳腺癌发生上皮间质转化。(2)在转移性乳腺癌中,上皮间质转化程度可能与分子分型相关。(3)在转移性乳腺癌中,转移灶的上皮间质转化程度明显高于原发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