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城市污水排放系统是城市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城市污水排放系统所面临的进水量不确定、调度功能缺乏、易引起污水外溢或高扬程大耗能排水等问题,本文提出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污水排放系统是城市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城市污水排放系统所面临的进水量不确定、调度功能缺乏、易引起污水外溢或高扬程大耗能排水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流量的城市排水协调优化调度策略并加以实现。该策略以防止污水溢出和优化节能为控制目标,致力于解决旧城管道受多种因素制约不易改造的情况,通过协调调度全局污水流量,提升管道通流能力,从而实现城市污水安全节能排放的控制效果。
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污水排放系统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所面临的问题;根据污水管网系统特性及控制结构,详细研究了基于机泵群控制的城市泵站排水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并以分布式泵站的无溢出排放和节能运行为双重目标,分析了降低扬程与优化机组运行效率的综合节能机理并提出了协调优化调度控制的思想。借助各泵站机泵指数律调速特性构建了实时流量优化计算方法,对排水系统各泵站的输入流量作测算;并依据历史流量数据作模糊推理,确定各泵站最佳目标水位与输入流量的对应关系,给出控制策略并以整个城市泵站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全局综合协调优化控制策略。其基本技术路线及依据为:将现场采集获得的实时数据、各泵站的输入流量及目标水位作为初始条件,依据各级泵站之间(或泵站与污水处理厂之间)污水流入、排出流量与进水池水位的关系模型,在调度方程及约束条件下协调优化调度泵站间的流量关系,实现全局流量的合理分配,以期提高城市污水排放系统的安全性能与获取好的节电效果。此外,为提高排水系统的安全容错控制性能,还讨论了网络或下位机故障时的单级泵站优化控制策略及PLC后备保护控制策略。最后,在既定策略下对控制系统加以实现,涉及软硬件各方面的工作。其中软件工作有C/S结构下控制软件设计,上、下位机控制的主控制程序与PLC控制的后备保护控制程序包纳了数据采集、网络通信、控制策略、数据库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等各种功能;并依据理论模型和实际策略做多种不同的流量调度路径和相关水位跟随控制的仿真测试,效果良好。依托于杭州市留下和磁带厂两污水泵站的硬件改造平台作现场调试,并对过程中出现的传感器失灵、控制信号失调、电磁干扰等诸多问题,逐一加以解决,试运行测试综合效果好。
其他文献
随着健康绿色生活理念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于健康减肥。研究者发现将运动科学中的平衡侧动、振幅叠加原理运用到减肥过程中,可以获得较好的减肥效果。依据这个原理设计的
一、引言rn数字科技时代,企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对企业核心管理系统的管理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管理会计是一个企业的决策和控制系统,是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手段.企业的终极目标
大学教学质量包括“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教”的目的在于促进“学”,教的质量最终要体现在学的质量上,教学质量分析不能只限于教的因素分析,而要教与学并重。其实,学生如果有较高的教学质量意识与质量能力,也會带动教师的“教”,从而提高教学系统的整体质量。 一大学生的质量意识低是影响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的定义,质量指的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
增减资的股权交易,往往涉及到企业控制权的转移,历来是会计核算中的难点问题.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依据CAS2、CAS20、CAS33和相应指南条款,归纳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同一控制的
为了解决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容易脱节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引入业财融合模式.根据企业业财融合的现状评估,虽然企业业财融合在流程、信息、组织等方面取得阶段
在当下国内的各种考试中,作弊现象十分普遍,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从各种媒体的报道来看,不论是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职称考试,还是普通的课程考试,时有作弊现象发生。除了普通民众以外,大学生自身对考试作弊的普遍性也感受颇深。 考试作弊的普遍性可能导致学风的急剧恶化,致使人才培养质量下降。这一点已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同。因而,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高等教育
本文以2013年-2017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检验了流转税激励和所得税激励对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1)流转税激励对企业研发
国内外的行业发展经验表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关键靠质量.不断提升专业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是行业的永恒追求.强化事务所内部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对确保和提升执业质量来说至关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税收政策不断出台,纳税统筹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纳税统筹对企业运营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实务中,整体投资成
面对科技迅猛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当代大学生仅具有某种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1]。有调查研究表明:就业市场98%的“买方”更注重就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以此作为评价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2]。由此可见,大学期间不仅要注重专业能力的训练,也要注重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如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和改造社会的创新能力等[3]。只有在拥有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