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城市新论

被引量 : 50次 | 上传用户:dave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自组织作品之一,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组织产物,它一经出现就占据了人类活动的主导地位,其演化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标志。如何在城市化发展的长河中,真正认识到人类与城市的关系,如何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自身需要又符合自然规律,是我们研究城市发展演变规律的重要目的。本论文希望通过对于自组织城市的研究来改变人们对城市的态度,并希望在此基础上对现行的城市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进行检讨和反省,在认识到城市复杂性的同时,树立自组织的城市发展观,为城市的有机动态规划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指导,并最终影响人们的行动。所谓城市自组织,是指城市作为一个自然-社会复合系统,大尺度上的形成与演化主要不是人类自觉意志作用的结果,而是在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自主、自发、自然的过程。开展和加强自组织城市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理论意义主要表现为:将自组织理论研究延伸到城市演化领域,不但可以横向拓展其适用领域,还可以使其在与城市研究相结合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使其成为具有更广泛应用领域和普遍意义的重要理论、观点和方法;将自组织理论研究延伸到城市演化领域,并从系统哲学的视角构建自组织城市理论体系既有助于我们系统、全面地认识城市,也有助于城市理论的丰富、完善和发展。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从系统哲学角度整合自组织理论与城市发展研究,有助于将自组织、自创造等新观念更好、更系统地贯彻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发展目标设计以及城市行政政策制定等过程之中;通过对自组织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使城市系统内的各个构成要素能够在非线性相互作用的驱使之下自动、自发地形成有序结构,从而为解决目前城市中存在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与方法指导。本论文以自组织哲学为指导,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哲学、西方科学哲学、自组织理论以及中外城市理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运用历史研究、跨学科研究、系统研究、比较分析以及实证研究等方法就城市的自组织演变及其典型案例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城市形成的自发性、城市演化的非他律性、城市自组织演化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活动为其核心观点的一种新的城市发展观——自组织城市新论。本论文的基本内容体现为论文的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方法以及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二章相关概念及其比较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比较了自组织与他组织、城市自组织与城市他组织、城市自组织与自组织城市,从城市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以及存在着涨落等方面分析论证了城市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系统的观点,并简要分析论述了城市的自组织过程。第三章相关理论研究综述,首先分析了城市与城市理论,简要梳理了中外城市理论的历史演变,分析介绍了田园城市理论、有机城市理论、生态城市理论、可持续发展城市理论、山水城市理论、数字城市理论、全球城市理论、城市治理理论、健康城市理论、学习型城市理论等典型城市理论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分析了这些理论所揭示出来的城市自组织特性。其次梳理了自组织理论的发展历史,简要介绍了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混沌理论、分形理论、超循环论等典型自组织理论。最后梳理了国内外自组织城市理论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耗散城市理论(Dissipative Cities)、协同城市理论(Synergetic Cities)、混沌城市理论(Chaotic Cities)、分形城市理论(Fractal Cities)、细胞城市理论(CellularCities,或译“元胞城市”)、沙堆城市理论(Sand pileCities)以及FACS和IRN城市理论等自组织城市理论。第四章自组织城市形成的自发性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论证了自组织城市新论的第一个假设——城市的形成不是由“谁”从外部“规划设计”和“他组织”的,而是人类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活动自发形成的结果。第五章自组织城市演变的非他律性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论证了自组织城市新论的第二个假设——城市的发展演变不是特定外界指令作用的结果,不是受某种意志支配的他组织过程,而是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基于城市中的各个个体、群体、组织生存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修正调整自身发展目标而逐步展开的,城市发展演变的进程不在人们的预期之中,即城市演变具有非他律性。第六章自组织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论证了自组织城市发展新论的第三个假设——城市自组织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人类自觉的他组织活动,也不可能是自然的力量,而是来自于人类所特有的突破传统的创造性活动。城市系统形成的自发性与演化的非他律性构成了自组织城市的内在机制,在这一点上城市系统与自然系统并没有根本区别。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导致自己自发性起源和非他律性演化的动力构成:自然系统的自组织主要取决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序参量;而城市系统的自组织则主要源于系统内部包括人在内的各组成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人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系统的主要组成要素,人的活动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主导性力量。人的活动可以划分为创造性活动和再造性活动,前者是导致城市自组织发展的根本动力,后者是决定城市他组织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分析证明了城市系统总体上或大尺度上呈现出明显的自组织特性之后,我们得到的结论只能是:创造是城市自组织的根本动力。第七章自组织城市新论之案例分析,分别选取了中国的阆中和意大利的威尼斯这两个自组织城市的典型案例,运用自组织城市新论的三个假设简要分析论证了她们自发形成和非他律性演变的历史,希望以此印证自组织城市理论及其相关理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其他文献
受编与译的双重变形,国际新闻从来都不是价值中立的真相再现。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对中美媒体有关中共十八大的英语新闻标题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揭示美方新闻编译者如
“211工程”作为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教育领域惟一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建国以来直接投资最大的高等教育建设项目,自1995年正式启动建设,到目前三期建
对空冷凝汽器翅片管进行了液固两相流流态化除垢清洗的数值模拟。研究了流体流速、固相粒径、固相体积分数对清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流体的湍流强度壁面的剪切应力均随流
分析了滤清器和旋流分离器的技术现状,介绍了自行设计的旋流滤清器的结构和原理,应用LDA(Laser Doppler Anemometer)的测试数据研究了旋流滤清器中的湍动规律,得出瞬时速度的
研究了一类带有干扰的非线性离散系统的抗干扰控制问题.针对外部干扰,设计了干扰观测器进行估计;针对系统中的饱和项,设计饱和控制器来消除饱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
用水蒸气蒸溜法提取鸭儿芹挥发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法分离,质谱法鉴定结构并与计算机系统储存的已知物质的质谱进行比较,共鉴定出17个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有:α-
研究线缆发热与光单元传输特性变化之间的关系对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设计及应用十分重要。用COMSOL软件模拟仿真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的稳定运行和短路故障状态,得到其相应的电缆
通过结合本单位2016年资产清查核实工作,分析了资产清查核实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并对下一步如何加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By combining wit
针对碘化钾(KI)变质原因的多种说法,从实验的角度探究了KI变质的真正原因以及变质后的产物,反驳了教学中KI变质普遍较为认可的一种说法,并对教材中留下的疑问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目的:本课题以膝骨性关节炎并发原发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前期"骨苓通痹丸治疗地氟病"研究的基础上,从《内经》"少阳主骨"的思想,采用和解少阳法,服用柴胡桂枝汤加减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