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电子电气产品经历了一轮销售高峰,此后逐渐成为国民消费市场的主导产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电子电气行业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和相关产业体系,使得该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健康增长的中坚力量。然而,面对大量废旧电子电气产品(WEEE)的处理问题,目前存在以下问题:①回收模式不明确,企业在决定自营、联营,还是第三方回收模式时存有顾虑;②有效回收离不开适当的物流网络支持,物流网络主导者对如何进行网络布局缺乏理论指导;③大部分生产商缺乏参与回收的动力,对回收产业链的收益前景堪忧,更是没有发展的方向。为此,本文就以下问题进行研究:(1)对外包供应商进行评价。分析自营、联营与第三方回收的利弊,明确目前回收模式发展的趋势;就WEEE绿色回收物流供应商选择问题,提出应用Constriant-FAHP和Fuzzy-VIKOR方法来评价,该方法引入约束和程度分析,通过Constriant-F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Fuzzy-VIKOR对供应商进行排序,根据最大群体效用和最小个别遗憾值求取折中方案;最后通过算例检验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2)构建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第三方物流回收网络并进行优化。考虑模型参数为确定型、随机型与模糊型的混合,提出应用随机机会约束和模糊机会约束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称为不确定规划)完成;设模型参数是相互独立的,利用转换定理将不确定规划转变为常规数学规划模型;利用LINGO软件对其求解,得到最优网络结构。(3)应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对WEEE回收产业发展前景的仿真研究。借助VENSIM软件构建并模拟电子电气产品销售/再制造供应链,跟踪了供应链上产品质量、供应链反应速度、GDP增长率、库存调节时间、处理能力扩展策略、环保政策指数六种因素对供应链收益的影响。针对存在的问题,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给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为实践应用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