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生填埋是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技术,该工艺技术成熟、处理费用较低,尤其适合发展中国家。然而,在垃圾的卫生填埋中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水质水量波动大使得渗滤液的处理仍然是目前国际范围内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渗滤液回灌能提高垃圾层含水率、增加垃圾中微生物的活性,加速产甲烷速率和垃圾中污染物溶出及有机物的分解,故回灌技术在蒸发量较大的东北地区应该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且高效廉价,特别适合我国国情。本研究选择城市典型生活垃圾,在室外建立两个完全一样的模拟垃圾填埋场试验装置(其中一个进行渗滤液回灌,而另一个不回灌)进行有关的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在自然条件下渗滤液的产生及水量水质变化规律,并考查回灌操作对水量水质的影响;同时研究常规处理法中SBR法、混凝、吸附法及腐蚀电池-Fenton+曝气法,并合理组合获得能够有效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艺流程与工艺参数。对所建立的模拟垃圾填埋场试验装置为期4年监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处东北地区的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的产、停随季节发生显著变化。渗滤液产生量波动范围非常大,随着降雨量的多少而相应的增减,并有一段时间的滞后期。各项水质指标(pH、SS、COD、BOD5、TOC、NH4+-N等)都随着填埋“年龄”的增长而发生较大的变化。回灌操作能明显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降低各污染物浓度、改善渗滤液的水质,加速垃圾稳定化进程。在第四年,回灌操作有机物浓度和氨氮浓度显著下降(COD为230mg/L,TOC为78mg/L,BOD5/COD为0.04)。因此,在实际填埋处置中采用回灌能有效实现垃圾渗滤液的减量化和稳定化。对垃圾渗滤液采用“SBR—腐蚀电池-Fenton+曝气—混凝—吸附”工艺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SBR运行周期24h,污泥浓度为4780mg/L,污泥负荷为0.06(KgCOD/KgMLSS·d)时,可将原水的COD、NH4+-N分别从4612mg/L、619mg/L降为678.8mg/L、21.65mg/L。腐蚀电池-Fenton+曝气法能有效地深化处理垃圾渗滤液,在pH值为3、铁屑投量为50 mg/L渗滤液、Fe/C质量比为3.5、反应时间为90min、最佳混凝pH值为9的最佳运行条件下,COD去除率为57.7%,NH4+-N去除率为30.8%;对出水进一步采用混凝和吸附处理,选择混凝剂PAC投量600mg/L,助凝剂PAM为40/L,初始pH为6.5时,200rpm下快搅1min,60rpm下慢搅10min,静沉30min后,再投加活性炭5g/L,吸附时间为90min,出水COD<100mg/L,NH4+-N<10mg/L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一级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