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28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但是学生的体质健康中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却持续下降。偏远的乡村中学,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以及多样性的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的体质健康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身体机能素质更令人忧虑。体育行为习惯是“育体”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方法的持续性表现,然而在我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容乐观以及“大健康”教育背景下,突出“健康第一”和“全面发展”的行为方式是提高机能水平的重要途径。本论文以重庆市合川区6所农村高中的高一至高三年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研究结果显示:1.总的来讲体育行为习惯良好,农村高中男生的体育行为习惯现状要优于女生,高一至高三年级三个年级差异不是很明显。2.合川区农村高中生的身体机能水平状况总体比较良好,但是存在男女生差异明显,三个年级不同年龄阶段差异不明显。3.对合川区农村高中学生群体的体育行为习惯状况和身体机水平测试数据比较,发现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对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健康有促进作用,而且促进学生们大健康观念和意识的形成。4.建议:一是学校在有限条件下加大体育经费与物资的配给供应,并不断完善场地器材、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并根据社会健康发展发大趋势,配备专业的营养师对学生营养健康进行管理和监测;二是学校管理部门要从思想上统一,目标明确;三是学生方面要坚持自我督促学习。积极培养和塑造自己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四是家庭环境氛围的营造,并且使终身体育意识和当前的大健身观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理念;五是社会环境,使整个社会的舆论与导向要明确向着学生身心健康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