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苑》的成书及文学价值探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yswzzxp12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苑》是刘向编撰的劝戒天子的一部书。在中国古代,有不少文人为之训解、作注、写序,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该书的编者与版本问题的探讨。新时期以来,学术界对《说苑》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学者们的论述主要涉及其编撰与版本、思想价值、文献价值、史学意义等方面。本文从文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说苑》的文学价值。   引言部分主要对《说苑》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第一章介绍《说苑》的成书背景与作者的创作意图。从宦官、外戚交相干政的混乱时代、刘向坎坷的政治生涯、家学渊源和学术生涯三个方面分析《说苑》成书的背景。同时,探讨刘向编撰《说苑》的意图。   第二章论述《说苑》的取材和材料的文学加工方式。《说苑》中的材料大多数来自刘向之前的经传、史传和诸子之书,大约有28种之多,充分体现了取材的广泛性,而且,刘向在取材时淡化材料的历史真实性,只要能为卷主题服务即被采纳。但是刘向对这些材料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根据每卷主题的需要对它们进行了加工改造。这种编撰成为刘向向君主进谏的一种形式。   第三章主要探讨《说苑》一书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说苑》体例的创新、艺术特色以及它作为小说文体的先声三个方面给予论述。《说苑》的体例呈现出“以类相从”的编排方式,这种模式对《世说新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说苑》中的材料经过刘向的选择、加工、润色,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且在艺术特色上也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同时,刘向在对材料的处理过程中,无意识地将触觉伸向了未来应属于叙事小说的领域,使《说苑》成为了小说文体的先声。   结语部分对本文进行小结。
其他文献
本文以刘震云的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和其同名电影为研究对象,力图从他们此次合作中挖掘文学和电影这两种不同媒介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中国电影人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拉尔夫·埃利森是美国著名黑人作家,他著有两部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和《六月庆典》,其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黑人形象。 本文欲从精神分析、存在主义和美学的角度透视其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