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红色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批国内游客和不少国外游客。红色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它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为载体,以所承载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为内涵,在观光旅游的同时,学习革命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以此来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由于国内外在语言,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红色旅游文本的特性,如包含大量机构名称、头衔、历史事件等专有名词,给红色旅游文本翻译带来了难题。红色旅游文本翻译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外国游客的体验感,影响着景区的吸引力,甚至城市形象。因此,应该规范红色旅游文本翻译,保证红色旅游文本翻译质量。本论文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为理论依据,对红色旅游文本的英译进行研究。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德国,代表思想有创始人赖斯的“文本类型”说,弗米尔的“目的论”,曼塔莉的“翻译行为”论,诺德的“功能+忠诚”。该理论在中国广泛应用到文学,法律,旅游,广告等领域的翻译研究与实践中。然而针对红色旅游翻译研究篇幅数量却不多。本论文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为依据,先对红色旅游文本进行分析,确定了红色旅游文本的文本类型,文本功能,文本特征,以及文本翻译原则。然后以延安红色旅游文本为案例,从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语篇层面,进行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译研究。本论文共五章。第一章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先回顾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基本思想,该理论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观点,以及国内外学者对功能派展开的研究;这一部分也回顾了红色旅游英译的研究和延安红色旅游英译研究。第三章从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下分析了红色旅游文本的类型,特征,功能和翻译原则。红色旅游文本属于信息型加诱导型文本。文本功能以传递信息为主,诱导为辅。以目的法则,连贯法则为翻译原则。第四章以延安红色旅游文本英译为案例,分别从词汇,句法,篇章层面对翻译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直译,意译,音译,增删等基本的翻译方法,同时验证了功能派翻译理论对红色旅游文本英译的可行性。第五章是结论部分,先总结本文的主要发现,即功能派翻译理论是红色旅游文本英译的有效指导理论。另外也提到了研究中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