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西太平洋及南海北部陆坡海区浮游纤毛虫的垂直分布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q121450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微型浮游动物纤毛虫是指在海洋水体中营浮游生活、个体微小(多数体长10-200μm)、分布广泛的单细胞原生动物,隶属于原生动物界、纤毛门、旋毛纲、寡毛亚纲及环毛亚纲,包括无壳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两大部分。浮游纤毛虫是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链接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的重要中介,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生态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关浮游纤毛虫全水深垂直分布的基础资料研究较少,本论文以海洋浮游纤毛虫为研究对象,汇总了不同海区以往垂直分布的相关资料,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菲律宾海雅浦海山区和南海北部陆坡海区浮游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及其全水深垂直分布模式、无壳纤毛虫粒级以及海区的砂壳纤毛虫群落在不同水层中的生态分布特征,并对不同垂直分布模式下浮游纤毛虫丰度与叶绿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热带西太平洋菲律宾海区及雅浦海山区浮游纤毛虫的垂直分布我们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在热带西太平洋沿台湾南部到雅浦海山一个断面和雅浦海山区对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以及其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海区浮游纤毛虫丰度变化范围为0-635 ind/L,生物量范围为0-1.53μg C/L,丰度和生物量高值分布于200 m以浅,其中,砂壳纤毛虫丰度为0-45 ind/L,占总纤毛虫丰度的比例在0-14.62%之间。浮游纤毛虫丰度垂直分布均呈现“双峰型”模式:在表层和叶绿素极大值层(DCM)出现丰度高值。浮游纤毛虫丰度与叶绿素活体荧光值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大于50μm粒级的无壳纤毛虫更多的分布在海区表层。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33属76种,海区砂壳纤毛虫类群主要以广布型(13属37种)和暖水型(14属31种)为主,分别占总砂壳纤毛虫种类的48.7%和40.8%。雅浦海山区优势种为纤弱细瓮虫、卢氏真铃虫、管状真铃虫、膨大波膜虫,热带西太平洋菲律宾海区优势种为纤弱细瓮虫、海勒斯真铃虫、酒杯类管虫、尖锐号角虫。有些种类分布在100 m以浅(如热带铃壳虫、长芒孔铃虫等),有些种类分布在100 m以深(如微细类铃虫、罗氏拟波膜虫等),说明砂壳纤毛虫在100 m水深左右种类组成发生变化。南海北部陆坡海区浮游纤毛虫的垂直分布大洋水团和陆架水团在南海北部陆坡海区相交汇,因此,陆架海区与大洋海区环境下的浮游纤毛虫的生物学特征应该不同。陆架海区浮游纤毛虫丰度呈现“表层高”或者“次表层高”模式,和叶绿素极大值层(DCM)没有相关性。分别于2014年10月、2015年6月在南海北部陆坡海区研究了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全水深垂直分布。浮游纤毛虫丰度变化范围为0-1353 ind/L,生物量范围为0-2.36μg C/L,丰度和生物量高值分布于200 m以浅,大于50μm粒级的无壳纤毛虫多分布在表层。浮游纤毛虫丰度垂直分布呈现“表层高”、“次表层高”和“双峰型”三种模式,其中“双峰型”模式为表层和DCM有浮游纤毛虫丰度高值,不同的分布模式可能指示不同的水团性质,其中“双峰型”中浮游纤毛虫丰度与叶绿素活体荧光值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34属82种,砂壳纤毛虫丰度变化范围为0-129 ind/L,占总纤毛虫丰度的比例在0–80%之间。南海北部陆坡区秋季主要优势种为福雷号角虫、开孔真铃虫、梯状网梯虫和酒杯类管虫,夏季主要优势种为福雷号角虫、酒杯类管虫、尖锐号角虫及微细原孔虫。砂壳纤毛虫种类如简单薄铃虫、大洋铃鼻虫、百乐拟铃虫、罗氏拟铃虫、根状拟铃虫、盾形拟铃虫和筒状拟铃虫仅出现在陆架海区,大洋海区砂壳纤毛虫种类多属于透明壳类群。有些种类分布在100 m以浅(如尖底类瓮虫、梯状网梯虫等),有的种类分布在100 m以深(如阿加西尖角虫、爱普汀领砂虫等),说明砂壳纤毛虫在100 m水深左右种类组成发生变化。
其他文献
学生社团在高校育人体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针对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依托学生社团开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从活动框架搭建、活动开展与活动成效三个方面
智能汽车控制算法(包括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在研发过程中需进行大量工况、大量时间和里程的测试验证,全世界研究认为虚拟测试评价技术是解决智能汽车测试评价的最重要手段。基于汽车驾驶模拟器的虚拟测试评价技术可实施驾驶员在环的主观评价,是智能汽车控制算法研发测试评价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交通拥堵辅助系统(TJA)是同时具有Stop&Go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功能与车道保持系统(LKA)功能
借助平面应变问题的Green函数,可推导出任意弱形状夹杂的Eshelby张量表达式。利用该Eshelby张量,给出了由温度本征应变在夹杂内、外产生的应变场和应力场理论解。目的是利用
针对喷射沉积铝合金板坯含有一定量的孔隙、直接轧制时易出现板坯表面横裂及边裂的问题,探讨了一种新型的准等静压轧制工艺-陶粒轧制。主要研究在陶粒轧制工艺过程中传压介质
研究具有脉冲预防接种且传染率是函数卢(Ⅳ)的SIRS传染病模型,利用脉冲比较原理,证明无病周期解的存在性和全局稳定性。得到结论:可以通过对脉冲接种比例的调整来控制阈值恐的数值
系统地介绍了新型钛合金 Ti-2Al-2.5Zr 近阶段的研究工作。总结了离子注入方法在钛合金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提出了用氢离子注入钛合金模拟研究质子辐照损伤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