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城市居家养老生活模式的既有居住建筑改造设计研究

来源 :沈阳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人,特别是老年人的居住问题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对老人来说,谁都喜欢在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里享受晚年生活,可是,在安康小区、绿色小区、精品小区遍地开花的今天,老人在家中发生摔伤、碰伤的事却屡屡见诸报端,冲击着每一个有老人家庭的视野和神经。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面对我国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这一趋势,面对大量增加的“银发浪潮”,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现行的住宅体系在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不多,国家颁布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GB/T50340-2003)未能得到很好落实。因此,尽快建立能够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的建筑住宅体系已刻不容缓。  “既有住宅老年化改造”就是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以合理的劳动力及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很少改变或不改变既有建筑的结构前提下,将既有住宅建筑环境转化为适合老年人群体使用的建筑环境。即在既有居住环境条件下,以满足老年人建筑空间使用需求为设计出发点,将相关老年人或无障碍环境设计的理论依据与现代化建筑材料及设施设备相结合,改变住宅的部分空间、物理环境或增加相应的设施设备,使之成为切实适合老年人生活使用的居住空间环境。通过科学的手法对老年人的生活模式、活动规律、生理需求、心理变化等作出相应的调查收集工作,分析并整理出研究成果,将得出的理论结合各种现代改造手段加以应用,使得建筑空间环境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为老年人带来更多优质生活环境的建筑物附加价值,最终从生理及心理上满足老年人居住的需求。  本文在分析我国目前住宅居住空间环境相对于老年使用者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之上,一方面深入地从不同角度研究老年人活动与建筑环境的规律,力图建立起开展改造工作的方法理论,使改造工作的开展具有理论方向性的指导。另一方面将不同老年人按照其活动障碍进行分类结合现有的老年人建筑设计理论和经验及现代的技术对居住环境的各个空间部分分别做出相应的改造说明,拟解决既有建筑环境性对于老年使用群体所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既有居住建筑的老年化改造研究有所助益。  
其他文献
本文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城西北部的五里街骑楼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探索骑楼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策略与方法。五里街骑楼建于1920年,是一条长800多米的骑楼街道,较好地保
原本作为公共空间最基础属性的公共性,却由于现今建筑的集中化、综合化、系统化的趋势而渐渐衰弱。空间所承担的物质功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城市需求,其社会功能变得日益重要。
城乡一体化加速使得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突出,单纯的城镇化已经不能适合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更大范围内寻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城市与城市
本文是在全球能源危机、生态环境破坏和中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提出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设计策略、建筑节能技术、绿色建筑标准等成了世界各国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指引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新校区的建设几乎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其建设规模和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实施
本文首先以台湾诚品书店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台湾诚品书店的经营模式及其在空间形态上的表现进行了研究分析。然后在借鉴台湾诚品书店的布局手法和空间特征的
闽南丰富的历史传统建筑中,有一大批具有历史价值的宗祠建筑,它们包含了历史文化和宗教风俗等多方面内容。现今环境的破败、功能的削弱和审美价值观的变迁导致人们对闽南宗祠的
滨水景观驳岸是滨水空间中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虽说它是起着配角作用,但是景观驳岸设计的好坏影响着水陆生态系统的平衡、人们的游憩、景观空间的视觉审美等等。然而,建构分
从2008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开始,以奥运会、世博会为主要类型的重大事件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事件本身,更是向社会外界展示城市形象与历史文化的一次城市盛会,其承载了城市发展成果
海洋经济的开发成为这个时代经济建设的新潮流,国家利用海岸线资源,争取更多的经济投资机会,以此来拉动沿海地区的经济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区域的划分研究众多,东北地区从东北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