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中国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城市化。城市化,就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是资金、劳动力向城市的集中。因此,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作为资金、劳动力生产要素的载体,必须寻找一条可持续的集约利用模式。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机动化设备,尤其是汽车的保有量迅速增长,但由于城市建成区道路面积增加的弹性系数甚小,城市道路建设并没有很好地减缓城市交通压力,这种压力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制约。大运量、准点、占地面积小、污染少的轨道交通为解决城市交通、土地利用以及城市的协调永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中国许多超大和特大城市都正在寻求发展轨道交通,此时,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进行研究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现实意义,也是本文立题的原意。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相关理论,叙述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地租地价理论、土地区位理论、城市经济空间理论与城市发展理论;第二章,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在分析我国城市交通的主要问题、交通运输的可动性以及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的基础上,阐明了轨道交通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以我国超大城市上海为例,分析了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叙述了城市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特征,分析了各种交通方式对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土地利用规模的影响,说明应该走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紧密结合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接下来进一步阐述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作用以及轨道交通的廊道效应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分异作用,并以香港为例,分析香港的城市土地资源与轨道交通开发。第四章,轨道交通对城市地价的影响。阐述了轨道交通对沿线土地价格的影响机理以及受益对象,用上海市二手房交易资料分析轨道交通对地价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上海地铁1号线对沿线地价的影响以及日本奇玉新交通线对沿线地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