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华亲和式合作模式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t1021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全球各国都在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处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非政府组织,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果及合作方式也日益引起重视。一方面,全球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并呈现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政府间的治理始终没有达到其预期的效果,相反,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生态环境合作治理的更佳效果。另一方面,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以其自身的目标、宗旨及专业性特征,在中国生态治理的进程中成果显著,开展的合作模式也独具特色。经过提炼,本文将这种有选择性的、弹性和灵活性较好合作模式称之为“亲和式合作”。全球化与改革开放是亲和式合作模式形成的基础条件,是促进多元合作开展生态治理的重要因素。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领跑者——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令人担忧。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跨国性国际合作中成效显著,其中特点和专业技术性显明,以及其政治的中立性也是促成其开展多元良性合作的动力之一。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从拟开展项目的预期效果出发,有选择的与不同的合作主体展开不同样态的合作。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华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以自身活动的公益性目的出发,更好的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文章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对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华开展合作项目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由此引出研究的问题,即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华开展环境治理较好的合作模式是什么,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亲和式合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形成的原因和采用的主要样态,探讨了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华开展合作治理生态的特征、优势以及为中国生态和经济社会所带来的意义,并结合中国境内最为典型的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为实证个案,加以分析。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在华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各类主体的合作,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劣到优的过程,其内容成果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极大促进了中国生态、社会和保护区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其他文献
在知识经济、国际关系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力资源在组织中举足轻重,直接影响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而这样的急剧变化,也进而对行政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提出不同于以往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