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康德报应刑论的反思与批判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q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德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康德虽然一生没有离开过他的故乡柯尼斯堡(Konigsburg),但他的思想和精神生活是如此地开阔和宽广,以致他不断地同他的前代人和同时代人,包括德国人或外国人,进行频繁的思想交往。他非常了解他的时代及其历史1。从刑法学的角度看,康德是刑事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报应刑论又称绝对主义。绝对主义认为刑罚的本质是对犯罪恶害的报应,“因为有犯罪才处以刑罚”(Punitur,quia peccatum)。刑罚本身即目的,除此而别无其他目的。康德说:“司法的惩罚永远不能仅仅作为促进另一种善的手段而为了罪犯本人或者为了公民社会来实行的,而是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仅仅是为罪犯犯了罪而施加于他的”2。康德认为,“即便是公民社会以所有成员的赞同要解体(例如,住在一个岛屿上的人民决定分手并分散到世界各地),也必须先把监狱里的最后一名杀人犯处决掉,以便每个人都亲历他的行为所应得的”3。刑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出现新的特点和规律。不可否认,康德的报应主义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因其强大的生命力至今还广泛影响着刑罚理论的发展。但是,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对刑罚理论进行必要的反思,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这应该是每位理论工作者者惯常做的事。通过对康德报应主义的反思,笔者提出,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康德的报应主义存在一些问题,以求从现代人的视角对康德的理论作进一步修正和发展。在笔者看来,康德的绝对报应刑论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康德的报应刑论是报复法权(罪罚相等的法权)割裂了刑罚权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康德只是从司法权的角度论述犯罪和刑罚;从罪刑关系上看,康德主张的“平等原则”是一种等害报应,容易导致严厉且极端的刑罚;从刑罚的规定和适用看,康德提出在罪刑关系上要绝对地平等,容易导致实质的不正义。而后来出现的刑罚个别化理论,便是对此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反思与考究,认为刑罚权应当有一个合理限度和合理适用。在适用过程中,结合最新西方正在进行的恢复性司法运动,笔者建议民主立法、公正司法,以求国家刑罚权在现实生活中的合理利用。
其他文献
目的 :对原有的血虚模型进行改进 ,并观察当归补血汤的作用。方法 :采用乙酰苯肼 6 0mg/kg和环磷酰胺16 0mg/kg联合造成小鼠的血虚状态。取血测定小鼠的外周血象 ,取股骨测定
在人类的基因组中,仅有1.5%~2%的基因可以被特异性地翻译为相应功能的蛋白质,而剩余的这些大部分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统称为非编码RNA(noncodingRNA,ncRNA)[1-3],根据RNA的
本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框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维度进行了梳理,划分了法律责任、员工保障、消费者责任、环保责任、商业责任和公益责任六个维度,并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和雇
大学作为个体成长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面对学习、生活、工作的压力,个体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性问题。朋辈辅导作为一种偏重研究个体心理的辅导模式,被引入大学生成长
目的观察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56例,其中鲜红斑痣38例,毛细血管扩张10例,蜘蛛痣8例。根据不同的
<正>在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实施和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章程的制定和实施日益引起大学主管部门和大学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也逐渐进入了大学管理的议事日程。如何进一步
此托忒文手抄本《格斯尔的故事》是2004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浩盖家所发现,并同时用数码相机拍下了原文,留为存根。此存根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材料和研
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21世纪一直面临的严峻问题,人们在开发大自然的同时,也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家园。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进程化的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和发展速度很是惊人。
<正>近日,一则"俄罗斯实行全民免赞医疗"的消息在网络上掀起热议。尽管,随后国家卫计委发言人表示对俄罗斯的医疗卫生制度不予置评且各国国情不同,但此番表态反而引来民众及
安全理性认识是现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要与中小学的安全教育课有所不同,应当注重安全理性认识的培养。为此,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当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