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社会多元化趋势日益加强,众多社会矛盾也因此逐渐暴露出来,某些官员在施政管理方面的不作为或胡作非为加剧了这些矛盾的演化,导致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受到极大挫伤。因此,利用一切渠道提升公信力、塑造廉洁高效的形象业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2009年,我国迎来了“微博元年”,凭借即时传播、互动沟通、裂变扩散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微博展现了巨大的传播力量,改变着国内舆论的传播格局。作为一种新型电子政务形态,政务微博的出现打开了官民沟通的新渠道,如今正在步入数量扩张的阶段,它借由一种高度社会化和互动化的传播特性,发现并建立着新时期的政府形象,进一步提升了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水平,是政府传播方式日益多元化和信息交流无缝化的必然结果。然而,政务微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平台营运能力、舆情判断能力和危机公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务微博中管理缺位和失位、负面情绪宣泄、谣言四起等不良现象层出不穷,给政府形象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用“机遇和风险并存”形容政务微博塑造和传播政府形象并不为过。本文基于传播学理论,旨在探讨和挖掘政务微博对政府形象的传播过程,建构一个基于微博的政府形象传播模型,在此基础上探究政府形象的正向塑造机制和负面消解因素,使基于政务微博的自媒体政府形象传播理论系统化。与此同时,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其中政府形象元素、传播过程、传播效果、面向受众的作用方式以及微博背后的种种政府行为,解读政务微博在塑造和传播政府形象方面的机制,探究在形象塑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滞和消解因素。同时,从受众的视角着眼,通过问卷等调查研究手段,搜集社会公众对于政务微博的客观评价,了解政府现实形象与媒介形象的差异。最终提出政务微博的优化策略,透析未来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展望政府利用传媒塑造政府形象的机遇和挑战,助力地方政府占领信息公开、舆论引导、倾听民意、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