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型期城市贫困问题研究——社会地理学视角的南京实证分析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gu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尤其是自1990年代以来,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都向纵深推进,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传统农业社会结构向现代工业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别于改革开放前低水平均衡状态下普遍的城市贫困,以及改革开放初期以“三无”人员为主的城市贫困,以下岗、失业人员贫困和流动人口贫困为主的新城市贫困问题出现,并促生了一个转型期的城市贫困阶层。当前的城市贫困阶层产生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时期,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必然对城市的发展,乃至国家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产生冲击。国内外有关城市贫困阶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基本特征、产生背景、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等的社会学探究,而就这一社会阶层空间研究非常缺乏。在此背景下,本项研究以既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又能突出反映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特征的典型城市——南京市为例,通过具体的实证分析,剖析我国转型期城市贫困阶层的产生背景、结构特征及成因机制,并着重从社会地理学的视角分析当前城市贫困阶层的社会空间,为深入认识和解决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以及为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全文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和相关研究综述,包括第1、2章内容。第一章绪论,分析了转型期城市贫困问题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城市贫困阶层、转型期城市贫困阶层和城市贫困的社会空间等基本概念进行了诠释,概括了本次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框架内容。第二章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城市贫困阶层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了评述。 第二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社会调查和理论假设。包括第3、4章的内容。第3章结合第2章的文献综述,归纳了本次关于城市贫困阶层及其社会空间研究的主要理论,拟作为本次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城市贫困问题研究的基本理论、社会分层理论和城市贫困阶层社会空间研究的基本理论等。第4章则是在第1、2、3章的基础上,具体介绍了本次研究采用的社会调查方法,包括访谈式问卷法和半标准化访谈法,并确定了具体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地点,其中调查对象包括农村户籍贫困人口和城市户籍贫困人口两个群体,调查地点为南京市十九个城市贫困人口集中居住的典型社区。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从转型期城市贫困阶层的结构特征与产生原因、居住空间、日常活动空间和意象空间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本次研究的几点理论假设。 第三部分:转型期城市贫困阶层研究,即第五章的内容。本章内容是转型期城市贫困阶层社会空间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在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现状的基础上,对转型期城市贫困阶层进行了界定,指出转型期城市贫困阶层是在当前经济体制变革和社会变迁背景下产生的城市贫困人口,是产生于特殊时期的过渡性阶层,主要包括两个群体:一是部分进城居住时间在半年以上,无固定工作和就业形式的“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人口”,他们不具有城市户口,是一个被城市社会相对排斥的边缘群体:二是城市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困难企业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并结合南京市的实例,概括了这一阶层的基本结构特征、收入状况和职业结构特征,以及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特征等,最后从产业结构调整、收入分配不公、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及个人及其家庭特征等几个方面,对转型期城市贫困阶层的产生背景和致贫机制进行了探讨。 第四部分:转型期城市贫困阶层的社会空间研究。这是本次研究的主体部分,包括第6、7、8共三章的内容,这3章的内容均是在对南京市城市贫困阶层进行细致调查,掌握了充分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 其中,第6章是对城市贫困阶层空间分布和居住空间的研究,包括居住状况、空间分布、居住区微观形态和布局模式、居住空间的形成机制分析等。研究指出,在整个城市空间尺度上,城市贫困阶层并没有产生与其他社会阶层较为明显的居住空间分隔现象,但存在这样的趋势。由于受到自身及其家庭社会经济能力的限制,城市贫困人口主要滞留在现有的居住空间内,或选择在低房租的地区居住,大体上位于老城区的衰退地区、城区边缘和近郊区。从微观层次上看,这一阶层在居住空间上相对集中,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较差,城市贫困阶层微观居住空间分布模式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混合居住区、城中村和棚户区。本章最后从历史遗存、单位制和福利分房制度、城市规划的宏观控制、住房市场化和住房制度改革、个体的择居行为等方面概括了转型期城市贫困阶层居住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 第7章是关于城市贫困阶层的日常活动空间分析。在简要介绍日常活动空间研究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具体勾画了城市贫困阶层的通勤空间、购物空间和休闲娱乐空间状况,并概括了这一阶层的日常活动时空间结构特征。分析认为,由于受制于自身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条件,城市贫困阶层的日常活动类型单调,活动内容贫乏,其日常活动空间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在以家庭住所为中心,以家和街道空间范围为主体的,比较狭小的空间范围内从事各种类型的活动,而其日常活动时间利用分布特征表现为,时间利用非常琐碎,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第8章是城市贫困阶层意象空间分析,详细阐述了城市贫困阶层意想空间研究的调查方法和内容,并对这一阶层的评估性意象空间和结构性意象空间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城市贫困阶层的城市意象空间,表现为在道路框架的基础上,交通性节点,以及风景区、商业区等特色鲜明的功能区域成为形成这一阶层城市意象的主要要素,而标志和边界性要素的作用并不突出,主要在于贫困者对这些要素认识上的不足,以及对城市整体意象的构建能力较差。总体而言,对南京市贫困阶层的意象调查,基本上能够勾画出城市的意象空间,但限于这一阶层的社会属性,其形成的意象空间十分模糊,意象空间涉及的范围较小,所包含的要素也非常简单,不够丰富。 最后的结论部分,结合理论假设和实证分析,对转型期城市贫困阶层及其社会空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主要问题。
其他文献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它是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的人地关系系统,人地关系规律的研究是地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领域.该文第一章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内涵进行了
自媒体在积极推动传播变革的同时,也在被过度滥用。而监管的缺位,让自媒体制造了一个比传统媒体时期更复杂的困境《新闻晨报》停刊的消息再一次激起了所有人对传统媒体的担忧
产业集聚研究是地理学和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集聚理论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关于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与其说是刚刚开始,不如说是产生了为数不多的
该文主要对中国区域政策的演化过程、实现机制及评价做出分析.首先,对区域问题的研究表明:中国区域问题的类型虽然与西方国家相似,但成因与表现形式却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不同
研究报告如何发挥资本市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同时也为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新的契机。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经济结构
本文分析盐城自然保护区对丹顶鹤的承载力问题,着力点在生境选择性、食性分析、栖息地的影响因素、承载力分析等部分,并有所创新。运用Neu方法分析各类栖息地,大致得知丹项鹤偏
前不久,中国光大银行总行办公大楼迎来了一位客人,她叫潘春婷。这位被称为“山药姑娘”的女孩,是河南省兰考县爪营乡四村的村民,她与光大银行的故事可以说是从兰考讲到北京,
旅游流是旅游业的基础,也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旅游流流动模式研究是旅游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旅游流流动模式,对于深入揭示旅游流动规律、全面认识旅游地与
城镇空间景观是城镇整体形象的体现,是城镇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主要包含道路、广场、地标、节点以及边缘五大要素。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快速的城镇建设忽略了城镇
该文在参考、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时间与空间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指经济环境和具体公司、个人行为)、实际调查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