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2003年采自江苏省宝应县、淮安县及金坛县部分养殖场具有典型"颤抖病"症状的中华绒螯蟹为试验材料.比较和改进了分离纯化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病毒病原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人工感染后发病的中华绒螯蟹进行显微和超显微病理学研究.最后,对该病毒的形态及核酸等部分特性进行研究.以此期望为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病毒病原的分类地位的确定及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也为最终解决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等问题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结果表明:以差速离心、PEG沉淀结合超速离心的病毒提纯程序是用于深入研究该病的比较理想的提纯方法.而差速离心为主结合PEG沉淀后经柱层析后得到的病毒虽然其纯度不及前者,但基本也可以满足一般研究所需要求;人工感染"颤抖病"病毒后发病与自然感染"颤抖病"病毒后发病的病理变化相似,.该病毒呈球状,直径约60~80 nm;在蔗糖中的浮力密度为1.894~2.050g/cm<3>;推测病毒核酸为RNA.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实验需要和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病毒分离纯化方法.我们的试验结果也验证了我们分离纯化病毒的方法及人工感染试验的可靠性.该病毒部分特性与呼肠孤病毒相似,但其准确分类地位的确定的相关研究目前还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