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麦兜”看世界——“麦兜系列”动画电影文本研究及启示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l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兜”故事从1988年的漫画连载到2001年第一部动画电影问世,再到2009年第三部动画电影登陆内地电影市场,期间总共经历了20余年的成长历程,但总体而言“麦兜”尤其是“麦兜系列”动画电影的每一步发展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巨大成就。“麦兜”形象深入人心,不仅为广大儿童观众视为珍宝,而且也成为广大成年观众所喜爱的卡通人物。“麦兜系列”动画电影对香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对每个人都经历过的童年成长、回忆、幸福、烦恼甚至关于人“存在”与“时间”等根本性问题的关注,为故事注入了较之其他动画电影更为深邃的内核,而“麦兜”故事所选用的无厘头喜剧、拼贴、恶搞等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则为“麦兜系列”动画提供了有意味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都是“麦兜系列”动画电影获得成功的内在因素。“麦兜系列”动画电影原创于香港这块商业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土地上,动画创作发行方对于“麦兜系列”动画品牌的成功策划、运营和推广也是该动画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麦兜系列”动画电影,不仅需要从该电影故事文本与艺术表现角度探讨,也需要从品牌营销学、电影传播学等多角度综合研究,而这些也必然为中国未来的动画电影的发展以及动漫产业的成长壮大提供了有效借鉴。
其他文献
酷儿理论(Queer Theory),又译怪异理论,一般认为是由特丽莎·德·罗丽蒂斯(Teresa de Lauretis)在1991《差异》杂志上首次明确提出来的.酷儿理论最初产生的原因是,在二十世纪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