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单位土地资源承载的人口压力和经济增长压力持续增长,有限的新增用地供给和无限的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用地的快速、粗放、大规模扩张加剧土地后备资源的紧缺,越来越多城市出现用地瓶颈,与此同时,已批建设用地中却存在相当部分闲置或者低效利用土地,使土地资源分布零碎化,难以支撑城市和产业可持续高水平发展。本文对东莞市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批后监管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研究解决当前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批后监管中政府角色不明、定位不准、职能不清的问题。深入分析东莞市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批后监管现状可知,国有建设用地公开出让既使土地价值显化,也对批后监管提出更高要求。东莞市对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开展积极探索,针对历史闲置土地开展专项行动,围绕新增建设用地健全长效监管,积累了一定的制度基础和成功经验。但是,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形势依然严峻,现行监管机制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土地管理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当前批后监管机制存在问题和不足,基层政府重审批、轻监管,土地开发利用综合监管缺位,闲置土地处置困难。究其原因,是由于政府存在“经营者”与“管理者”角色冲突,缺乏有效执行的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多种因素导致闲置土地处置问题累积。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优化管理机制、加强监管衔接、区别分类处置、健全内部考核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批后监管的效能与效率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