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承载SUV驾驶室振动特性改进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dao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承载式车身结构是商用车和乘用车的一种重要承载形式,SUV车型中很重要的一类就采用了非承载结构。在整车性能方面,非承载SUV抗扭性和抗冲击性都比较好,但由于车架等部件的存在,发动机到驾驶室的振动传递路径变得更复杂,驾驶室的振动特性分析也必须考虑车架等因素。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商用车上,而关于SUV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在对非承载SUV驾驶室振动特性进行分析时,应该建立一种方法体系,使得分析过程更加系统和完善。本文基于“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车架-车身悬置-车身-驾驶员座椅导轨”的传递路径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各传递环节以改善驾驶室振动特性的方法──BTP方法(B:车身车架模态及车身悬置分析,T:特定的传递路径,P: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分析及优化),建立了方法体系,并针对各组成模块分别论述了车身结构计算模态与实验模态及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原理等相关理论。将该方法应用到某非承载SUV驾驶室振动特性改善实例中,验证其可行性。在车身及车架传递环节,制定了计算模态与实验模态分析的技术路线,并据此建立白车身和车架的有限元模型,根据模态仿真结果布置激励点和悬挂点等,对二者进行模态实验,确定动态特性参数,通过对比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二者的固有频率及发动机怠速激振频率的耦合情况,提出了对白车身进行频率调整优化的措施,消除了白车身低阶频率与其他频率耦合的现象。应用BTP方法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传递环节进行了分析,制定了悬置支架分析的技术路线,在建立悬置支架仿真模型后对其进行了刚度和频率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工程应用的要求;制定了悬置系统解耦分析及优化的技术路线,建立系统的动力学及数学模型,计算解耦率发现,除X和RYY之外其他自由度的解耦率均偏低。利用能量解耦理论,以各阶模态动能百分比之和最大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在仿真验证优化结果正确性后制造出新的悬置系统样件,并对优化前后的实车进行振动水平测试,通过数据对比发现不同工况下座椅导轨处的振动总值均有下降,如在转速1000和2500rpm时分别降低了42.2%和32.9%,验证了优化效果,同时也验证了BTP方法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其他文献
<正> 用全染色质免疫动物制备的抗血清,与细胞核涂片进行免疫反应,再进行间接荧光染色,可作染色质组分的免疫鉴定。直接用细胞核代替组织或细胞与抗体作用,可避免核外物质对
有机-无机聚合物复合材料是当今研究和应用的前沿热门课题之一。以先进丙烯酸酯类单体、有机硅氟为材料,通过乳液聚合和化学纳米杂化技术制备出高性能的水性聚合物基体材料,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许昌市立医院骨外科反复发作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
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四类金融公司取得较大发展,本文认为,应借《商业银行法》修改之机,完善四类金融公司法律制度,但四类金融公司的法律定位不能完全等同于商业银行,需在法律上
对35、35Mn、35MnB三种不同材料的引导轮进行感应热处理试验,通过引导轮体实体剖切检验的方式研究不同材料对热处理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Cr元素的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