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文学叙事传统在《诗经》中便已初见端倪,《楚辞》虽以抒情为主,可其中的叙事成分比较明显,并在《诗经》叙事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探究《楚辞》作品中的叙事艺术,对研究中国古代叙事诗的起源与流变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开始将研究角度转向叙事,就单篇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然《楚辞》的叙事艺术,还有一定的研究空间。本文欲将《楚辞》的叙事艺术放到整个诗歌叙事的形成发展史中进行探讨,以“史”的视角来关照《楚辞》的叙事策略。除“绪论”和“结语”外,论文主体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对叙事艺术的理论及对先秦文学叙事艺术的发展进行梳理。“叙事”一词源于西方,故以莎士比亚的《诗学》和黑格尔的《美学》为主要理论参考,对叙事概念进行界定;同时探讨国内的叙事理论,对中国叙事诗进行界定,探讨中国古代有无叙事诗的问题。第二、三、四节以史的顺序讨论甲骨卜辞与青铜铭文、《诗经》、先秦历史散文中的叙事要素,体现叙事传统的一个发展演变过程。第二、第三章主要就《楚辞》的叙事艺术作详细的考论。第二章分四节总体探究《楚辞》的叙事艺术,第一节是变化的叙事视角——《楚辞》中根据叙事的需要展现多种叙事视角,有全知视角、内视角以及各视角之间的转换;第二节是极富跳跃性的时空结构——首先是时间上的跳跃性,作品中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其次是空间的跨越;第三节是浓墨重彩的画面捕捉——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宏大的场面与环境描写上。第三章主要选取《离骚》、《九章》、《九歌》为代表分别探讨其叙事艺术。《离骚》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诗篇,其抒情中的叙事具有鲜明的特点;《九章》可以说是诗人一生生命旅程的再现,本文考索《九章》各篇的写作时间,勾勒诗人的流放足迹;而《九歌》在展现人与神之间遇合的过程中体现叙事的艺术。第四章讨论《楚辞》的叙事艺术对后代叙事诗的影响,主要从叙事性意象、叙事与抒情以及真实与想象等方面,选取后世相关代表作家作品进行探究。第一节叙事性意象组合,“意象”一词一般针对抒情而言,故首先谈对叙事性意象的理解,举例探讨叙事性意象对情节的构建;第二节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叙事之中穿插抒情成分,将主观情感渗透进叙事过程当中读;第三节是真实与想象的统一,真实叙事中融入丰富的想象,注入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