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美国纽约大学物理学教授索卡尔在著名的左派杂志《社会文本》(Social Text)上发表了被称为“诈文”的“超越界限:走向量子力学的超形式的解释学”一文。作者有意捏造了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科学之间的联系,其目的在于检验《社会文本》编辑们的学术诚实性,由此文而引发学术争鸣,最终导致了轰动世界的“科学大战”的爆发。该事件可归属到“两种文化”冲突的范畴里去,是唯科学主义同极端人文主义斗争的必然结果。研究该事件有利于倡树科技理性,弥合文化鸿沟,促进文化平等交流。
“索卡尔事件”虽表现为学术规范问题,但原因深刻复杂,可涉及到社会学、自然科学、哲学与思想文化史等各个领域。本论文立足于科技哲学的视域,分析该事件的哲学动因,剖析利奥塔的“叙事学转向”、福柯的“知识权力说”、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和罗蒂的“反基础主义”以及种种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实质,并解读后现代科学,进而论及科学与哲学的辩证关系。
该事件反映了科学的与非科学的(以及反科学的)意识之间的激烈交锋,是一次具有决战意义的思想文化冲突。反科学思潮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相对主义,二是知识的权力说。“科学派”与“人文派”形成了思维模式或思路差异互补的两翼:科学与非科学;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一元论与多元论;建构与解构等等。
对科学与哲学来说,无论是从独立学科角度和实践层面来看,还是从其承载的主体来看,两者是既冲突又融合的,存在着永恒的张力。其关系不仅决定“两种文化”的定位和趋向,而且直接影响社会思想文化其他诸多层面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