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城乡之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gert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转型期以来文学中有关反映“乡下人进城”的文本为研究对象。在对现当代文学中有关“乡下人进城”书写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转型期以来文学中有关“进城乡下人”生存状况的描写,揭示出他们由乡村进入城市后的精神状态和生存图景,以及乡下人进城文学存在的叙述特征。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主体部分共分三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乡下人进城的前提和缘由。着重指出转型期以来乡下人进城的独特背景和意义,以及有关乡下人进城文学的研究综述。界定论述对象的范围。第一章对新文学以来有关“乡下人进城”书写的历史形态进行了梳理:由20世纪20-30年代老舍、王统照、吴祖缃、丁玲等现代作家开始“进城下乡人”形象的塑造,到20世纪80年代高晓声、路遥等人在城乡对立视角下开始“乡下人进城”书写的复归,再到90年代以来“乡下人进城”成为时代的“叙事话语”,出现了“乡下人进城”创作潮流,揭示出当代文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知识分子与时代的关系。第二章结合具体文本从乡下人对拥抱城市的渴望、进城后陷入身份危机的尴尬、生存两难的焦虑和家园何处的漂泊等四个方面来展开分析,探讨进城乡下人在城市文明和农耕文明冲突下的生存境遇和心路历程,揭示了进城乡下人长期以来被现代性话语遮蔽下的生存困境,同时也反映出作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两难选择。第三章从叙事空间、叙事立场、叙事情感等三个方面探讨了“乡下人进城”文学的叙事特征:即城乡两域的叙事空间、关注底层的叙事立场、人文关怀的叙事情感,提出“乡下人进城”文学既继承了现实主义的审美传统,又增添了特定历史阶段的审美新质,表现了崇高的底层关怀和人文精神,因而具有丰厚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结语着重总结了转型期以来乡下人进城书写具有的社会现实意义,并指出当下乡下人进城书写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其他文献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各国都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发展,必须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面对全球化的挑战,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廉租房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在解决我国城镇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内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使得社会生产生活更加的多样,建筑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大。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使得人们对于建筑的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特别是生态文明城市的
为了提高SoC系统中主设备访问外部存储器的访问带宽,设计了基于AHB总线的多端口存储器控制器IP核,并提出了基于提前仲裁和请求等待优先的仲裁策略.IP核中的多个主设备通过多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七月”诗派是当时社会大变动和社会大灾难的结果,他们的创作直接记录着当年社会的变动和灾难。本文分四部分来写,第一部分阐述了
本文试图运用管理学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诺基亚西门子公司在TD-SCDMA应该采取的策略。诺基亚的网络部和西门子的通信集团原先分别为通信领域设备供应商的两大巨头,2006年
奶牛养殖小区是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由农户散养向规模化养殖的一种过渡形式,是现阶段我国奶牛业规模化、产业化养殖的重要方式,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作为我国奶
环境行政不仅是一个决策和执行的“事实领域”,它也是一个哲理和道德的“价值领域”。本文撰写将以环境行政“价值领域”为基点,从伦理学为视角审视环境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
教材是联系教与学双方的中介性媒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过程是通过教材而实施并实现的。我国中小学母语教材还普遍存在着选文陈旧落后,质量粗糙等诸多问题。母语教材作
在现代,人们普遍相信性被压抑,各种性解放运动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福柯否定了性压抑假说,指出性经验是历史建构的理论;而性解放的口号建立在承认权力——知识结构中性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