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611)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30103)资助下,以西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和大峡谷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POT数据集,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在不同海拔梯度和不同植被类型上,结合气象因素对流域物候的变化特征,对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海拔梯度的NDVI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以期揭示高海拔大流域NDVI时空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主要结论有:(1)在雅鲁藏布江流域中,下游的米林宽谷段的植被型组和植被型最多,流域从下游到上游的植被类型不断减少。嵩草杂类草高寒草甸面积最大,高山稀疏植被次之,二者共占流域总面积的52.5%,主要分布在4000m以上的高海拔区域,针叶林和阔叶林等主要分布在4000m以下的低海拔区域。(2)流域1999~2013年各海拔梯度的NDVI年际变化均呈显著增长趋势,不同季节的海拔梯度均表现为NDVI随高程的增大而减小,流域NDVI变化具有显著的垂直梯度性。其中,<3500m海拔梯度NDVI的增长速率最大,>3500m海拔梯度NDVI的增长速率总体上随高程增大而减小。7~9月和10~12月<4500m海拔梯度的NDVI有显著的增长趋势,对流域全年(1~12月)NDVI增长的贡献较大。(3)近15年来不同海拔梯度NDVI变化受植被类型差异性的影响显著。<3500m海拔梯度的NDVI变化受针叶林、阔叶林的影响较大,3500-4000m海拔梯度的NDVI变化受灌草过渡、针叶林的影响较大,4000-4500m海拔梯度的NDVI变化受灌草过渡、灌丛的影响较大,4500-5000m海拔梯度的NDVI变化受草甸、高山植被和灌丛的影响较大,>5000m的2个海拔梯度的NDVI变化受草甸、高山植被的影响较大。(4)自2000年经国务院将墨脱自然保护区更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保护区不断扩界,保护区的NDVI明显得到改善,植被显著增长。在温度升高、降水减小的气候条件下,实验区NDVI的增长最大,实验区比核心区和缓冲区NDVI增加明显。(5)流域近15年来的植被物候存在迟长现象,表现为生长季始期(SOG)和生长季末期(EOG)的推迟,生长季末期的推迟大于生长季始期,整个流域生长季长度(LOG)增加。在流域中生长季长度的增长最快,流域物候出现延长现象的原因在于生长季末期的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