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识形态工作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国家安危和政党的存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将其界定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对高校来说,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对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非常重要。本文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为研究对象,对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全文由绪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概述、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基础、21世纪以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原因、新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路径等五部分内容组成。主要内容如下:绪论中,首先阐述了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选题目的及意义,其次详细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研究现状,最后阐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等。第一章,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概述。本章主要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明确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从政治性、复杂性和时代性三方面出发,阐述了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基本特点。第三部分阐述了新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第二章,新时代高校意识安全工作的基础。本章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主要成果内容进行研究梳理,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变化为依据,探寻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理论基础;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出发,探求新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现实基础。第三章,21世纪以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原因。本章从21世纪以来国内外环境出发,阐述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面临的挑战,从思想认识、工作机制、责任约束和方法路径四方面出发,分析了21世纪以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第四章,新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路径。本章以21世纪以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基本经验,从领导体制、思想建设、阵地管理、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五方面入手,提出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其他文献
《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奠定了法律基础,但在制度层面上缺乏完整的体系支撑。目前,我国依旧存在部分行政机关怠于履职,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不能发挥积极作用,导致环境持续的被破坏。对于环境行政主管机关有没有履行法定职责的认知,检察院、环境行政主管机关和法院的看法并不相同。检察院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起诉环境行政主管机关不履行职责违法,但主管机关认为自己履行了职责没有违法,法
数字出版的到来给传统图书出版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人们越来越多地醉心于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的数字阅读,纸质书的销量逐步放缓,纸质书的阅读比例不断下降。虽然纸质书的空间被数字阅读不断挤占,但它仍具备独一无二的重要价值,纸质书阅读也依旧有着独特的魅力。相较于数字阅读,纸质书阅读更加投入,更能加深读者的记忆,更适合学习场景。纸质书的审校有一套严格的规范,其内容也往往更加严谨准确,内容质量更高,相较
阅读是跨越生命极限去了解世界的窗口,阅读是不断矫正自我的思想意识,使人民保持更加理智与清醒的途径。保持阅读就保持了了解世界的好奇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需要以书籍为载体传播智慧,承载文化。作为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阅读文化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途径,个体的素质关系着民族的素质,更能体现国家发展水平的隐形软实力,提倡读好书、好读书,让阅读氛围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融
20世纪的福珂曾指出,知识通过话语实践形成,而话语实践通过知识得到描述。新闻作为集体记忆之媒介,其在记录发生事件的同时也在完成对历史事件、人类主观事实的重塑。在日本资本哺育下的《盛京时报》从其胎生起,其标榜的“知当今时事”的新闻属性及“知国民义务”的办报道德一直受到当时以及后世的人们的非议。本文以1910年到1911年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东北鼠疫”这一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为研究对象,对该报所涉及“
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产权,地理标志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对其进行全面综合保护,不仅对于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益处,而且对我国传统民族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深远的影响,能够有效地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交流与合作。我国地大物博、物质资源丰富,孕育出了56个不同的民族文化,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地理标志资源无疑也是十分丰裕,保护地理标志对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有着不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小型博物馆也呈现出较为良好的发展态势,逐渐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但是囿于人员、经费和藏品等问题,依然在事业发展上存在困难,这也是博物馆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博物馆的各项业务中,陈列展览作为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在其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部分中小型博物馆中,其陈列展览发展缓慢、问题较多。本文立足于辽宁地区部分中小型博物馆,从其基本陈列、临时展览以及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依法治国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渐完善,建设法治社会、改革司法体制进行的如火如荼,与建设法治中国相适应的“七五”普法也到了总结验收阶段,为“八五”普法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实现法治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所以,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状况不仅仅影响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更关乎我国未来的法治化进程,提升大
片面帮助犯在我国的刑法总则中并无相关的条文予以明确规定,同时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案件频生,使得片面帮助犯成为众人讨论其存在合理性与适用性的争议之处。现阶段对片面帮助犯予以认可成为较多数人的主张,并且近几年的司法实务中已经出现了利用片面帮助犯理论进行定罪的案件。基于实际的需要,对此类案件的行为人的行为如何进行定性,是否能够利用片面帮助犯对其进行刑罚适用,应当予以重视。因为我国并没有对于片面
爱国主义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在思想意识方面是一个日久弥新的经典话题。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人们对祖国的相互依存关系、思想感情认同、和壮志报国行为,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的家园故土和独特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荣誉感的统一。中国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始终流淌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当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团结和凝聚全体国民砥砺奋斗实现中国梦、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历经风险考验
伴随着中国文学中疾病叙事的丰富与发展,当代疾病叙事研究层出不穷,表现出学术界对疾病叙事研究的热情。疾病叙事的研究者们在各抒己见的同时无形中不自觉地促成了当代中国疾病叙事研究路径的形成。从总体看,当代中国疾病叙事研究路径以叙事学理论为支撑点,以疾病隐喻为研究视点,以生命哲学为哲学基础。按照疾病叙事研究路径秉持的理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疾病叙事-社会文化、疾病叙事-伦理、疾病叙事-政治、疾病叙事-心理、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