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弗罗斯特自然诗中的植物意象——基于语料库的一项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二十世纪美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曾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学界都占有重要地位。他取得的荣誉是同时代其他的美国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弗罗斯特的大多数诗歌都以描写新英格兰的乡村生活为主,并将自然作为写作对象,他的自然诗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植物意象的大量运用。他把植物意象视为象征和比喻的手段,不仅使得其诗歌具有深邃的哲理,同时也折射出诗人独特而复杂的自然观。因此,对弗罗斯特自然诗中的植物意象进行深入的探讨是全面研究弗罗斯特其人其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结合语料库和文本分析两种研究方法,以弗罗斯特的所有自然诗(共181首)为研究对象,建立语料库,对弗罗斯特自然诗中的植物意象进行研究。   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本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本文的总体构思。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简单回顾了自然诗研究的理论、发展、成果以及弗罗斯特诗歌的研究现状。   第三部分介绍了语料库研究方法,描述了弗罗斯特诗歌语料库的基本设计、建库的过程及检索软件Antconc3.2.1的使用。   第四部分主要探讨弗罗斯特自然诗中植物意象的功用,其功用分为两大类,即自然主义的描写和象征主义的寓意。然后通过对其植物意象的功用佐以诗歌范例进行分析并发现,弗罗斯特不仅仅是把植物意象作为题材、装饰和背景加以描写,更主要的是,他把植物意象视为象征和比喻的手段,因此,其诗歌富含哲理和寓意。   第五部分通过将弗罗斯特的自然诗与浪漫主义传统诗人华兹华斯和爱默生的自然诗进行比较,发现尽管弗罗斯特热爱自然,在他的笔下,自然常能给人以道德和智慧的启迪,但他诗歌中的植物意象有着与浪漫时期不同的自然观,浪漫主义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和谐共存的,而弗罗斯特则强调自然的黑暗、神秘、冷酷与非人性,他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第六部分为结论。研究表明:植物意象是弗罗斯特自然诗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诗人对植物意象赋予了象征主义的寓意,才使得其诗歌韵味无穷,读者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哲理。但是,不同于浪漫主义时期的自然诗歌,弗罗斯特坚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和谐”的这样一种与众不同的自然观。本论文从不同的视角解读了弗罗斯特的自然观。
其他文献
弗里达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自我形象、里维拉以及墨西哥元素,是弗里达创作的重要表达方式,其形成过程包含和揭示了画家的创作道路和生命感悟。弗里达受人关注的不仅是其才华横溢
内容教学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应用于西方国家的外语教学,近年来渐渐受到中国教育人士及学者的关注。但是较少有人关注内容教学理论在商务英语专业,尤其是在高等职业学院
期刊
在地方政府的统一协调下,盐田港建设了包括地方政府及其卫生、环保、公安部门以及港区相关单位的应急联防协作机制;盐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建设了传染病检疫隔离室,储备了充足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当代语言学不再限于研究语言本身,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语境和语言的交际功能。由语言学家马丁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评价理论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
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对《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关于谷歌关闭中国大陆网站的两篇经济新闻报道进行了分析。   本文以费尔克劳的三维话语分析模式和韩礼德的系统功
诠释学是一门研究理解和解释的学科,最初源于欧洲中世纪神学对《圣经》的诠释。翻译是理解与表达的双向过程,无论什么类型的翻译,都涉及对原文的理解与解释。由此可见,诠释学和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