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对抗氧自由基对红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探讨丹红注射液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是否与这一机制相关。 [方法] 1.SD大鼠离体全血粘度的测定 取抗凝血4ml,加入等量生理盐水、蒸馏水及稀释3.5倍的丹红注射液生理盐水,分别作为阴性对照管,阳性对照管及样品管,37℃温育1h,在血流变仪下测定全血粘度值。 2.丹红注射液对H2O2诱发大鼠红细胞氧化溶血的影响 取5%红细胞悬液2ml,加入不同稀释浓度的丹红注射液生理盐水2ml,然后加入终浓度为100mmol/L H2O2的生理盐水溶液为实验组,以加入终浓度为100mmol/L H2O2的生理盐水溶液,为H2O2对照组,于37℃水浴中温育1h,3000r,离心5min,取上清液,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计570nm下,测定OD值,用相同浓度的红细胞悬液在蒸馏水中的溶血作用作为全溶管阳性对照,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管相比,计算红细胞溶血率。 3.丹红注射液对红细胞SOD的活及MDA含量的影响 5%红细胞悬液2ml,加入不同浓度的丹红生理盐水溶液。再加入终浓度为100mmol/L H2O2生理盐水液,为实验组;以不加丹红和H2O2的红细胞悬液为正常组;以只加入终浓度为100mmol/LH2O2,为H2O2对照组。于37℃温育1h,3000r,离心5min,弃上清,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3次,弃上清。进行红细胞抽提后,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改良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的含量。 [结果] 1.丹红注射液对全血粘度的影响 生理盐水组和丹红注射液组在任何切变率下,其全血粘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丹红注射液对H2O2诱发大鼠红细胞氧化溶血的影响 细胞与H2O2共同温育后,其溶血度为(39.78±0.79)%。加入稀释倍数为7倍、5倍、3.5倍的丹红注射液后,其溶血率分别为33.65±0.56、25.43±0.84、13.06±1.35,其值明显减低,且不同浓度的丹红注射液各组溶血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丹红注射液对红细胞SOD的活性及MDA含量的作用 SOD活性在正常组、H2O2组及不同浓度的丹红注射液测得结果分别为20.06±1.68、8.35±1.89、9.46±1.56、12.56±1.67、15.78±2.23,与H2O2组比较,加入丹红注射液其结果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MDA活性在正常组、H2O2组及不同浓度的丹红注射液测得结果分别为0.78±0.25、2.25±0.46、1.85±0.28、1.62±0.75、1.39±0.56,与H2O2组比较,加入丹红注射液其结果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以上结果提示,丹红注射液对氧自由基引起的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以抑制红细胞溶血,改善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并随着浓度的升高,作用增强,其作用机制有可能与改善疾病状态下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