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IMRT应用到宫颈癌的外照射中降低了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但对放疗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子宫的器官移动成为宫颈癌放疗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外放距离过小,子宫移动后超出了PTV范围,意味着靶器官治疗的不充分,外放距离过大,尽管能将子宫的活动范围都包含,会导致危机器官受照体积的增多,肠道、膀胱等正常组织副反应的加重。本研究的目的是在MVCT图像引导下测定子宫移动的外放距离,同时研究子宫的退缩及膀胱、直肠体积变化与子宫活动度的关系。材料与方法:9名宫颈癌患者接受调强放疗,每天治疗前扫描MVCT,得到共245次MVCT图像。勾画子宫、直肠、膀胱,取并集得到每名患者子宫的活动范围。S、I、A、P、L、R六个方向在子宫移动上的外放距离取决于子宫活动范围边界到每一个子宫边界的距离,并将其与子宫的退缩、膀胱的体积变化、直肠的体积变化相关联。结果:S、I、A、P、L、R六个方向在子宫移动上的外放距离为0.54、0.44、1.56、1.18、0.83、0.82,单位为cm。放疗后子宫体积平均退缩大于30%,主要以S方向运动为主(p<0.001),第19次治疗后出现显著变化(p=0.013)。膀胱与直肠的体积变化与子宫的移动显著相关,前者主要影响S方向(p<0.001),后者主要影响P方向(p=0.0011。结论:子宫移动上的外放距离的结果可靠,但用不同公式求得两组CTV-PTV的外放距离差别较大,不能直接用于临床,有必要进行前瞻性研究来测算系统误差。建议第19次治疗完后重新定位。在临床治疗中,膀胱体积改变大于100cc,直肠体积改变大于10cc时,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