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CT引导下宫颈癌调强放疗中子宫移动的外放距离及子宫退缩的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d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IMRT应用到宫颈癌的外照射中降低了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但对放疗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子宫的器官移动成为宫颈癌放疗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外放距离过小,子宫移动后超出了PTV范围,意味着靶器官治疗的不充分,外放距离过大,尽管能将子宫的活动范围都包含,会导致危机器官受照体积的增多,肠道、膀胱等正常组织副反应的加重。本研究的目的是在MVCT图像引导下测定子宫移动的外放距离,同时研究子宫的退缩及膀胱、直肠体积变化与子宫活动度的关系。材料与方法:9名宫颈癌患者接受调强放疗,每天治疗前扫描MVCT,得到共245次MVCT图像。勾画子宫、直肠、膀胱,取并集得到每名患者子宫的活动范围。S、I、A、P、L、R六个方向在子宫移动上的外放距离取决于子宫活动范围边界到每一个子宫边界的距离,并将其与子宫的退缩、膀胱的体积变化、直肠的体积变化相关联。结果:S、I、A、P、L、R六个方向在子宫移动上的外放距离为0.54、0.44、1.56、1.18、0.83、0.82,单位为cm。放疗后子宫体积平均退缩大于30%,主要以S方向运动为主(p<0.001),第19次治疗后出现显著变化(p=0.013)。膀胱与直肠的体积变化与子宫的移动显著相关,前者主要影响S方向(p<0.001),后者主要影响P方向(p=0.0011。结论:子宫移动上的外放距离的结果可靠,但用不同公式求得两组CTV-PTV的外放距离差别较大,不能直接用于临床,有必要进行前瞻性研究来测算系统误差。建议第19次治疗完后重新定位。在临床治疗中,膀胱体积改变大于100cc,直肠体积改变大于10cc时,值得警惕。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探讨野菊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法及其工艺条件。[方法]以贵州产野菊花为原料,采取沸水提取及乙醇浸提L9(34)正交试验法,确定各方法对野菊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企业面临的竞争不断加剧,对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预算管理,以适应当前多变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因此,企业迫切需要运用全
第一部分建立放疗后EA.Hy926细胞因子持续分泌模型目的:建立常规分割照射后,血管内皮细胞持续分泌细胞因子TGF-β1模型。方法:2Gy分割剂量的X线(每天一次,每周五次,总计28Gy)照
提出了一种新的量化关联规则挖掘算法QAR及其增量式更新算法IUQAR.算法以模糊集理论为基础,利用模糊概念表示量化属性属性间的关联关系,克服了传统的离散分区方法的不足,使得
为探讨声学密度定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简述如下。 第一部分 声学密度定量的可靠性研究 联机声学密度定量与心肌原始射频信号强度的相关性 目的:验证商用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