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脉冲神经膜系统的电力系统故障定位与故障识别研究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s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分布式电源DG(Distributed Generation)大量接入电网,传统的单一集中式发电转向集中式、分布式并存的发电方式,改变了无源配电网的潮流结构和运行方式,使得故障诊断过程更加复杂。目前各行各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断增加,因此电力系统故障定位和故障识别为电力系统的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提供了保障。电力系统故障定位和故障识别方法就是利用故障后装设在电力系统中的自动化装置产生的大量的报警信息及时有效地进行故障定位和故障识别,虽然SCADA/EMS系统在电力系统故障信息的获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电网故障时,大量的信息远远超出了运行人员的处理能力,所以迫切地需要一套更加完整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实现对电网故障的完整准确诊断。脉冲神经膜系统中的所有细胞均为神经元细胞,且该系统中的对象只有脉冲。并行计算特性是P系统的优势之一,因为脉冲神经膜系统是源自于生物神经系统中信息交换机制,所以该特性在脉冲神经膜系统中尤其明显。该特性使得脉冲神经膜系统适用于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定位和故障识别问题。本论文将脉冲神经膜系统应用于电力系统故障定位与故障识别的研究,具体工作如下。针对故障定位,首先,本文在传统的脉冲神经膜系统(SNP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突触、模型双向性、两种类型的神经元以及取消了轴突迟延,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突触传递的脉冲神经膜系统(Electrical Synapse-Based Spiking Neural P Systems,EESNPS),该系统将电突触传递的双向特性和电气量(电流的方向)有效地融合,用于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定位中。其次,本文研究了基于电突触传递的SNP系统的故障定位模型和推理算法;并合理地应用在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双向潮流特性中,该算法具有准确度高、计算量小、模型和推理算法简单直观等特点。最后,在单一故障、多元故障以及信息误报故障等三种故障情形下,利用两个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针对故障识别,在传统的加权模糊推理脉冲神经膜系统(WFRSNP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故障信息逻辑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信息逻辑的加权模糊推理脉冲神经膜系统(Fault Information Logic-Based Weighted Fuzzy Reasoning Spiking Neural P Systems,FILWFRSNP系统),该方法充分利用了SCADA上传的保护、断路器信息以及它们的动作逻辑特性,配合WFRSNP强大的并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故障识别。最后,本文通过故障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快速性以及容错性。
其他文献
详细阐述了底吹氩透气砖在安全标识、气体流量和在线监测报警技术方面的现状与发展,目前安全报警技术向着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判、漏判和更加安全、稳定、高效的自动报
<正>概念课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给出定义,解释说明,注意事项,例题分析",而忽视数学概念的产生过程.这种只注重表面、忽视对概念本质理解的概念课,由于没有学生的思维参与,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室内的装修设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将绿色环保的装饰理念融入到室内设计中,以保障住房者的身体健康。基于此,文章就建筑室内装修装饰设计中的
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工业、农业和生活环境污染的现实进行批判。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的唯一动机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从不考虑工人生活所处的恶
本文依据产权理论与公共物品理论分析认为:物业产权属性决定物业管理产品属性,进而影响物业管理产品收费的难易程度。物业管理服务包含了私人服务、集体服务和公共服务。集体
设计了有源高速差分示波器探头,实现了差分输入、单端输出功能。该差分探头的设计采用可控增益芯片VCA822,实现了双端信号转单端信号以及差分探头1倍和10倍档的设置功能。差
<正>一、内容和内容解析本课内容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此前的教学内容由实际问题引入向量概念,研究了向量的线性运算,集中反映了向量的几何特征,而本课时之后的内容主要是研
融资融券是成熟资本市场必备的基础性交易制度。规范可控的信用交易能为市场提供自我纠正的手段,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我国于2010年启动融资融券交易,标志着国内证券
在记忆面前,人只是一张脆弱的薄纸,经不起任何回忆的翻阅,只要稍稍用力,心就会缓缓颤抖,微微作响。在它的注视下开始书写,我知道,我将深陷其中,无法言语,只有一曲暖人的歌能
期刊
目的:观察分析子宫神经去除术在治疗子宫腺肌症痛经及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因痛经或盆腔痛等入院就诊的患者126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