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四溴双酚A (TBBPA)和多溴联苯醚(PBDEs)阻燃性能良好,现阶段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我国沿湖和沿海省份经济高速发展地区,TBBPA和PBDEs不仅持续使用,还将保持相当高的增长速度,由于它们具有的潜在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尤其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必将为周边湖泊海洋生态环境甚至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巢湖水体和底泥中含有浓度较高的TBBPA和PBDEs。但仍缺乏足够的数据证明TBBPA和PBDEs是否会在生物体内富集,所以我们对巢湖水生生物(鱼)体内对TBBPA和PBDEs含量及富集情况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在了解TBBPA和PBDEs在巢湖水体和底泥浓度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水生生物对这两种溴代阻燃剂富集效应及富集水平的研究,揭示其在水生食物链中富集迁移机制,定量表征TBBPA在生态系统尺度毒性效应,为深入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与环境基标准制定提供数据。在本研究中,TBBPA检测主要利用SPE-HPLC法,分析了巢湖中5种常见经济鱼种不同器官内四溴双酚A (TBBPA)的含量及其富集系数。结果表明,TBBPA在5种鱼体内的平均含量变化在4.70-11.65 ng/g(干重)之间,排序为白鱼>鲢鱼>鳙鱼>鲤鱼>鮰鱼,TBBPA在巢湖鱼体肝脏、肾脏和腮中含量较高。白鱼、鳙鱼、鲤鱼和鮰鱼中,TBBPA含量均以在肾脏中最高,分别为27.39、20.98、13.38和11.36ng/g,其次肝脏和鳃,腹部和背部含量较低。鲢鱼肝脏中TBBPA含量最高,为11.90 ng/g,肾脏和鳃次之。对白鱼各组织中TBBPA含量与体重间的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肝脏、肾脏和鳃中TBBPA浓度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大,背部和腹部无显著变化。同时测得巢湖水体中TBBPA平均浓度为0.52μg/L,由此计算得到5种鱼的生物富集系数变化在9.03~22.40之间,因此,TBBPA在巢湖鱼体中的富集效应不显著。通过对鱼体内PBDEs含量的测定,我们发现不同组织器官PBDEs的平均含量中BDE-47值最高,其次为BDE-9、BDE-100和BDE-138, BDE-47为BDE-99平均值的5.4倍,不同鱼种间PBDEs含量无显著差异。PBDEs在四鱼种不同组织器官中含量有较大差异,鳃、肝、肾的含量远高于背和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