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荆楚文学创作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lzx3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诗家辈出,中唐时期的元稹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国家不幸诗家幸”,元稹的一生是坎坷的,先后三次被贬,前后长达二十余年,占其仕宦生涯的百分之九十。元稹在贬所创作了许多千古流芳的文学作品。对于元稹而言,他曾前后两次被贬楚地。他的贬谪是以江陵开始,以鄂州作结。他在荆楚大地上逗留了七年之久,任职江陵也是他第一个十年贬谪的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元稹写下了占其生涯作品总数四分之一的诗文,在这片土地上,元稹以其超常的文学才华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存在,诉说着自己所遭受的不白之冤,这些作品也奠定了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本文以元稹在荆楚大地上创作的诗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希望能够从地域文学研究的视角去还原此时期的元稹,探讨他的情感脉络,丰富对元稹的相关研究。本文将分五章进行论述。第一章“元稹研究综述”,主要是对前期学界对于元稹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对于元稹的研究,其诗歌创作及诗歌理论研究、作品整理、生平行迹等研究是重点,但是分区域的、单纯从学术角度的以及对元稹的诗歌分类研究不多。第二章“元稹荆楚文学创作概论”,这一章主要理清元稹作品的地域分界、时间断限以及作品整理统计等内容。首先要弄清中唐时期荆楚地域的行政区划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元稹生平、行迹整理最终梳理出此时期的相关作品。第三章“元稹荆楚文学诗歌研究”,本章着重研究元稹贬谪荆楚时期创作的一百七十余首诗歌,通过诗歌内容和形式将其分为讽喻诗、爱情诗、唱和诗和民俗诗四类,从而把握元稹对不同人情事物的感受。在本节的最后,文章还重点探讨了元稹此时期诗歌创作出现繁盛景象的深层原因,除了与古人暗合的心灵之悲,更重要的是其自身抱负的无处施展以及荆楚大地上具备丰富的诗歌素材和元稹自身长时间的文学积累。第四章“元稹文学理论思想的成熟”,这一章通过对元稹此时期创作的名文《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的深度分析把握其具体内容,并从中归纳出元稹论诗为文的准则。第五章“元稹荆楚文学创作研究后论”。这一章补充说明元稹在荆楚大地上为诗作文对后期创作的影响,从而说明荆楚之行对元稹一生的创作的影响,无论是楚地方言入诗、楚地风俗入诗、楚地景物入诗,还是他诗中时隐时现的浪漫主义精神,都体现出其诗歌中浓郁的荆楚地方特色,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他对荆楚地域不同风俗的态度。而就元稹此时期诗文创作的影响而言,其在江陵时期与白居易的次韵唱和诗对后代文人唱和开启了先河。本章还从元稹在江陵时期的作品出发,探讨了元稹对女性意识的关注并简要分析了其原因。论文立足于元稹在荆楚大地五年内创作的近两百篇文学作品,通过对诗歌的分类整理和对重点文章的深入分析,重点透视其诗歌创作在此时期出现繁盛局面的原因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以期对元稹的研究添砖加瓦。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公路交通运输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又因交通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基于此,本论文以双
该文介绍了化学、生化、超声波、机械研磨、匀浆机破碎及纳米级微生物细胞破碎机破碎等酵母细胞破碎技术,通过试验数据和推论说明各种破碎方法的优缺点,得出纳米级微生物细胞
财务指标在企业业绩评价中存在诸多缺陷,可以将非财务指标纳入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以弥补财务指标的不足。对具体企业而言,非财务指标的选取关系到业绩评价科学性与合理性,而非
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是一项紧扣现代汽车发展主题的高新技术。它节能环保,能有效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操纵稳定性、驾驶舒适性。在追求高安全性、高舒适性、高效节能的今
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老区高校应充分依托这些资源,努力构筑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等教育平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现有的城市交通网络已经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根据国际上大型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轨道交通对于缓解城
票据是文义证券、要式证券,但是为了交易方便的需要,空白票据应运而生。但是,由于空白票据的特殊性,各国票据法对其做了不同的规定,而我国,对空白票据的规定很不完善,以至于
本文以全国部分省(区、市)的195个乡镇为研究区域,以乡镇领导干部为研究对象,对乡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状、乡镇领导干部对所在乡镇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意愿及其影响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HAGC系统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建立系统的MA模型,建立残差信号,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对残差信号进行多分辨率分析。通过残差信号的故障高低频特性,提取
文体,简单来讲是指文学作品的体裁或体类,是区分文章类别特征的重要标准。中国现当代文论对文体的理解和界定由模糊日益走向成熟,兼顾了古今中外的研究视野,主要涉及篇章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