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淋巴瘤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可根据病理组织类型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疾病中最常见类型之一,约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5%-40%,具有异质性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点,其标准治疗方案为CHOP或R-CHOP化疗方案。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球形双链环状DNA病毒,HBV的感染是全球性问题,而我国HBV感染率较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是HBV感染的高度流行地区,故研究探索HBV感染与DLBCL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很多研究发现已感染HBV的人群患淋巴瘤的机率增加,同时,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HBV感染率较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高,尤其是DLBCL。治疗DLBCL的药物可能导致HBV再激活、肝功能异常、肝衰竭等,影响治疗进程,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所以预防性地应用抗病毒药物,对降低血清中HBV-DNA复制、预防HBV再激活有一定作用。但感染HBV对DLBCL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目前已存在的不同研究中心的报道结果不尽相同。本研究中,我们通过探究有无HBV感染的DLBCL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生存预后的差异,进而明确HBV感染与DLBCL二者之间的关系,提高HBV感染的DLBCL患者的防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初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所有患者的病理组织均经我院病理科至少2名病理科医师确诊,符合纳入标准的DLBCL患者共227例,将其分为HBV感染组及无HBV感染组两组,无HBV感染组可分为全阴组和仅HBsAb(+)组,HBV感染组可分为现症感染组HBsAg(+)和既往感染组HBsAg(-)HBcAb(+),HBV 既往感染组[(HBsAg(-)HBcAb(+)]又可分为[HBsAg(-)HBcAb(+)HBsAb(-)]组和[HBsAg(-)HBcAb(+)HBsAb(+)]组两亚组。通过查阅,收集患者临床特点,包括:性别、年龄、病理分类、c-myc、bcl-2及bcl-6表达情况、增殖指数(Ki-67)、临床分期(Ann Arbor分期)、确诊疾病的时间、肿瘤起源、病灶位置及数目、是否有肝脏受侵,化疗前及化疗期间肝功能指标,是否有脾脏受侵、国际预后指数评分、体能状况评分、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HBV再激活情况等。所有患者均接受CHOP方案或R-CHOP方案治疗。化疗期间每两个周期进行一次评价,评价的结果可以分成四种: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通过随访获取病人的生存状态、疾病情况等资料,以明确病人的疾病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计数数据、等级资料的比较分别应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生存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并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单因素的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认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27例DLBCL患者中有121例无HBV感染,其中,75例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为全阴性,46例仅有HBsAb阳性。HBV现症感染者,即HBsAg(+)患者有26例。HBV既往感染者,即HBsAg(-)而HBcAb(+)的患者共80例,在这些患者中,HBsAg(-)HBcAb(+)HBsAb(+)的患者 57 例,HBsAg(-)HBcAb(+)HBsAb(-)的患者23例。所有患者中治疗前血清HBV-DNA阳性有16例。HBV感染组的中位年龄大于无HBV感染组,HBV感染组为60岁(22-83岁),而无HBV感染组为55岁(8-81岁)。年龄在大于等于60岁及小于60岁情况下分组比较,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942,P=0.047)。HBV感染组较无HBV感染组脾脏受累常见(χ2=4.518,P=0.034)。而两组在性别、结外器官受侵犯数目、肝脏受累、临床分期、IPI评分、血清LDH水平、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化疗前及化疗期间肝功能异常、c-myc、bcl-2及bcl-6表达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前血清HBV-DNA复制比高于正常水平的患者有16例,其中有15例为HBsAg阳性患者。另外1例为HBsAg阴性而HBcAb 阳性的DLBCL患者。有9例HBV既往感染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HBV再激活,其中7例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了利妥昔单抗药物。无HBV感染组中达到CR、PR、SD、PD分别为77例(63.6%)、22例(18.2%)、3例(2.5%)、19例(15.7%),在HBV感染组的患者中,最终达CR、PR、SD、PD 分别为 56 例(52.8%)、17 例(16.0%)、2 例(1.9%)、31例(29.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χ2=-2.052,P=0.04)。无HBV感染组缓解率优于HBV感染组,二者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81.8%vs.68.8%,χ2=5.162,P=0.023)。HBV感染组又分为现症感染组HBsAg(+)和既往感染组HBsAg(-)HBcAb(+)两组,分别有26例、80例。HBV现症感染组中,达到CR、PR、SD、PD分别有10例(38.5%)、4例(15.4%)、1例(3.8%)、11例(42.3%),达到客观缓解的病例为14例(53.9%),HBV既往感染组中,分别有46例(57.5%)、13例(16.3%)、1例(1.3%)、20例(25.0%)达到CR、PR、SD、PD,达到客观缓解的病例为59例(73.8%),两组在疗效、客观缓解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867,P=0.063;χ2=3.626,P=0.057)。HBV既往感染患者可再分为HBsAg(-)HBcAb(+)HBsAb(-)组,23例,和 HBsAg(-)HBcAb(+)HBsAb(+)组,57 例。前组达到 CR、PR、SD、PD 分别有 13 例(56.5%)、2 例(8.7%)、0 例(0.0%)、8 例(34.8%),后一组达到 CR、PR、SD、PD 分别有 33 例(57.9%)、11 例(19.3%)、1 例(1.8%)、12 例(21.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6,P=0.599)。两组的ORR分别为 65.2%、77.2%,无统计学差异(χ2=1.214,P=0.271)。无HBV感染组共121例患者,可再分为全阴组,75例,和仅HBsAb(+)组,46例。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0,P=0.472),全阴组和仅HBsAb(+)组的ORR分别为80.0%,84.7%,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438,P=0.508)。全阴组中,达到 CR、PR、SD、PD 分别有 44 例、16例、3 例、12 例,CR、PR、SD、PD 率分别为 58.7%、21.3%、4.0%、16.0%。仅HBsAb(+)组中,达CR、PR、SD、PD分别有33例、6例、0例、7例,CR、PR、SD、PD 率分别为 71.7%、13.0%、0.0%、15.2%。无 HBV 感染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61.9±2.4)月,5年PFS率为82.9%;HBV感染组PFS为(46.0±2.7)月,5年PFS率为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5,P=0.021)。无HBV感染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67.1±2.0)月,5 年 OS 率为 89.9%;HBV 感染组 OS 为(61.9±3.0)月,5年OS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9,P=0.018)。HBV现症感染组PFS为(38.8±5.2)月,5年PFS率为50.6%,HBV既往感染组PFS为(48.2±3.0)月,5年PFS率为56.5%;HBV现症感染组OS为(45.0±4.9)月,5 年OS 率为 62.2%,HBV既往感染组OS为(64.5±3.2)月,5年OS率为79.5%。两组的PFS及OS均无统计学差异(χ2=1.588,P=0.208;χ2=2.280,P=0.131)。HBsAg(-)HBcAb(+)HBsAb(-)组 PFS 为(44.4±5.5)月,5 年 PFS率为 57.4%,HBsAg(-)HBcAb(+)HBsAb(+)组 PFS 为(50.8±3.4)月,5年 PFS 率为 59.0%,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787,P=0.375)。HBsAg(-)HBcAb(+)HBsAb(-)组OS 为(66.6±5.5)月,5 年OS 率为 79.2%,HBsAg(-)HBcAb(+)HBsAb(+)组 OS 为(60.7±3.7)月,5 年 OS 率为 80.2%,二者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χ2=0.280,P=0.596)。全阴组无进展生存期为(62.4±2.9)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4.4%,仅HBsAb(+)组无进展生存期为(58.6±4.7)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7.8%;全阴组总生存期为(69.0±1.9)月,5年总生存率为93.6%,仅HBsAb(+)组总生存期为(61.2±5.0)月,5年总生存率为80.2%。两组的PFS及OS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006,P=0.937;χ2=1.034,P=0.309)。将年龄≥60岁、男性、IPI中高危、肝脏受累、脾脏受累、结外受累数目>1、分期Ⅲ/Ⅳ期、化疗前肝功能异常、化疗期间肝功能异常等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化疗前肝功能异常(HR=2.386(1.009-5.641),P=0.048)是HBV感染的DLBCL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HBV感染组较无HBV感染组患者中位年龄大,脾脏受累更常见。化疗前肝功能异常是HBV感染的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2)HBV感染组较无HBV感染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