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7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全国启动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ranslation&Interpreting,以下简称为“MTI”)的试点申报工作以来,截止到2010年9月,全国共有158家高校获得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试办资格。随着我国翻译硕士专业MTI的相继设立,越来越多的院校加入到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队伍中。作为当代科技人才培养的基地,理工科院校以其得天独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在笔译人才培养院校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国内对理工科院校MTI翻译硕士的研究很少,造成对理工科大学翻译硕士的培养现状知之甚少。基于这点,作者根据国内外关于课程设置的相关理论,并借鉴实用主义翻译观和建构主义教学观等相关理论,通过对八所理工科院校MTI笔译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和对这八所学校的翻译硕士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培养目标、招生对象、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师资力量、实习实践六方面对这些调查情况加以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初步总结了我国理工科院校笔译人才培养的现状:1)大多数理工科院校翻译硕士培养没有自身的特色,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这集中体现在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2)很多理工科院校没有能够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理工科背景的学生报考翻译硕士;3)翻译硕士的教师翻译经验丰富,但在课堂教学上以“客观主义教学模式”为主;4)为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缺乏,难以满足需要。根据其培养现状,并结合国内外大学笔译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本文进一步提出了提升理工科院校MTI培养的意见,如建立特色的培养方案、注重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大实习基地的建设、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期给理工科院校笔译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