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桉树是桃金娘科(Mgrtaceae)桉属(Eucalyptus)植物的统称,是世界著名的三类速生用材之一。这些年由于木材供需矛盾突出,桉树在市场上逐渐走红。而当前由于桉树在实体加工过程中干燥缺陷难以攻克,大多桉树只用在纸浆材或人造板上。因此,开展桉木干燥技术的研究对于桉树实体加工和提高其经济附加值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福建龙岩巨尾桉(E.grandis×E.urophylla)木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木材干燥特性和干燥预处理技术。对冰冻48h且浸泡48h的试件、仅冰冻48h的冰冻材以及素材进行了百度试验,对比其干燥性能,结果表明经过冰冻且浸泡试件的效果较佳,并依此结果制定其干燥基准,为下一步的试验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不同的工艺条件对冷冻且浸泡过的巨尾桉试件进行水热化学预处理(药品配方相同),而后在恒温恒湿(T=55℃,φ=40%)下干燥,进行干燥效果对比。结果表明,预处理过的试件在干燥过程中干燥速度的转折点下降幅度较大;且多数处理材的弦向干缩率减少、径向干缩率增加、从而使得其差异干缩下降;同时也发现经过水热化学处理后的木材抽提物含量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木材的渗透性;另外,大多数处理材的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冲击韧性有所下降;最大吸水率增加;此外,水热化学处理可减少木材的残余应力,减少表裂、变形等缺陷,但处理不能过高,在本试验中100℃处理的试件反而出现了不同程度上变形、甚至皱缩现象。采用三种汽蒸模式进行干燥过程中的处理,分别为干燥前的预汽蒸处理、当含水率减少约1/3时的中间汽蒸处理、干燥结束时的终了汽蒸处理。结果表明,预汽蒸处理后试件的干燥速度的转折点都下降;木材抗弯强度、弹性模量都略有增强;而冲击韧性呈下降趋势;处理材的弦向干缩率较小、径向干缩率稍有增加,而差异干缩均比未处理材来得小;汽蒸处理可减少木材的残余应力;经汽蒸过的试件的最大吸水率均比未蒸煮的来得高,木材的渗透性提高。在性能变化的机理分析中发现:①微观结构上,对于水热化学处理,干燥效果较佳的试件,部分纹孔膜开裂,细胞壁没有被破坏;干燥效果较差的试件,不但出现纹孔膜开裂,局部细胞壁较严重破裂;而对于对照组的试件而言,纹孔膜破裂,且细胞壁破裂较为严重。在汽蒸试验中,干燥效果较佳的试件,小部分纹孔膜破裂,但细胞壁没有被破坏;而干燥效果较差的试件,小部分纹孔膜破裂的同时细胞壁上也出现细裂纹;汽蒸对照组的试件细胞壁破裂严重。②结晶度测定:不管是蒸煮处理还是汽蒸处理,处理后试件的相对结晶度以及结晶指数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③红外光谱分析:木材经高温蒸煮,或汽蒸处理以及干燥后,随着纤维素结晶度的提高,氢键的结合可能增多,会使木材中游离的O-H键能略微减少,对应的吸收波数也略微减少。同样,由于结晶度的增加,羰基与羟基产生氢键的可能性增加,使得C=O双键的键能减弱,吸收波数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