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县不同时期滩涂围垦区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q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滩涂湿地是海岸带地区最重要的生态类型,其资源种类齐全、数量丰富,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在当前人地矛盾问题越来越凸显的情况下,滩涂围垦已经成为众多沿海国家和地区拓展国土空间,增加后备土地资源的重要措施。江苏省海岸线长达954 km,滩涂资源丰富且具有较大的淤长潜力,江苏省的滩涂围垦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滩涂围垦对江苏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持全省耕地动态平衡等方面带来了巨大效应。随着江苏省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滩涂的围垦程度会进一步加剧,大规模的围垦活动除了有着巨大的社会效应以外,对滩涂湿地的生态系统的扰动也极为剧烈,例如对土壤环境的改变。而根据滩涂围垦规划纲要,新围垦土地最重要的开发利用方向是农业开发,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土壤质量是影响农业产出的重要因素,土壤养分状况则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在江苏省典型滩涂围垦区探讨土壤养分在围垦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及变化情况,将为了解滩涂土壤质量、提高滩涂资源利用率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以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围垦于1951年到2007年的滩涂围垦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整体垦区以及不同围垦年限垦区两个层次进行土壤养分特征的研究。论文首先探讨了如东县整体滩涂围垦区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而以垦区围垦年限为特征尺度进行对象划分,用空间换时间的研究思路探讨分析了围垦于不同时期的垦区主要土壤养分表层和剖面分布特征;在土壤养分含量研究的基础上,论文选择变异系数、单相关、典型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土壤不同属性的相关性及在不同垦区之间的差异情况,主要包括土壤pH、土壤粒径、土壤有机质与主要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揭示在滩涂围垦过程中土壤属性相互关系呈现的时间变化状况。(1)如东县滩涂围垦区土壤形成时间较短,土壤肥力较低,主要表现在土壤呈碱性到弱碱性,土壤养分含量均较低,处于缺乏及以下级别,除全钾、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高于如东县全县平均水平外,其他土壤养分含量低于如东县全县平均水平。(2)以滩涂围垦年限为特征尺度将垦区进行划分,选择围垦年限为10年、20年、40年、50年、60年的垦区为研究对象,以空间换时间的思维方法探讨不同围垦阶段下垦区土壤表层主要养分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随着垦区围垦年限的增加,垦区土壤由碱性逐渐变为弱碱性;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碱解氮、速效磷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而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围垦的前40年间下降明显,从围垦前的393.13mg/kg下降到围垦40年垦区的143.39mg/kg,随后基本保持稳定。表明在滩涂的围垦利用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耕作改良措施,多数土壤养分含量呈增加趋势,土壤肥力有了一定的提升。(3)在不同围垦年限的5个垦区中分别选择典型样点进行土壤养分剖面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剖面分布随着垦区围垦年限的增加,整体呈增加趋势,在分层分布上,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在表层的含量会高于中间层或底层,呈现明显的表层集聚现象,而其他养分则无明显的表层聚集现象。(4)在土壤养分含量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主要土壤属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在不同围垦年限垦区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围垦时间较长的垦区,土壤pH与养分的相互关系与一般耕作土壤的研究结果较为接近,而处于围垦初期的垦区土壤与成熟耕作土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围垦初期,主要是砂粒对养分影响较明显,而随着围垦年限的增加,粒径较小的粉粒和粘粒则依次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较显著;在围垦初期,土壤养分含量较少来源于有机物质的矿化分解,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土壤无机成分的矿物质,而经过一定年限的围垦利用后,来源于有机物矿化的土壤养分含量比例有了一定的增加。(5)通过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土壤pH、粒径、有机质综合组变量与氮磷钾全量和速效养分组变量的相关性,可以判别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的高低,结果表明在与氮磷钾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密切相关的土壤指标中,相对粒径而言,土壤pH、有机质对全氮、碱解氮、全磷的影响程度较大,其中土壤pH与三者呈负相关,而有机质则与之呈正相关;土壤粒径指标则对土壤全钾的影响程度高于其他养分。
其他文献
对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而言,融冰融雪产生的径流是当地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积雪时空特征的变化,会影响积雪地区水资源总量及河流年径流量的变化,也一定程序上影响区域水资源的
地方理论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构成。本文将地方特质界定为一个地方相对于其他地方而言所具有的特定优势和独特性,地方特质在人类在地方的活动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同时也不可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