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性食品配料中存在一大类像天然多甲氧基黄酮(Polymethoxyflavones,PMFs)这样的疏水性活性成分,它们的高疏水性、高熔点特点使其水溶性极低且易结晶,从而导致其经口服后生物可利用率低。如何改善这类活性组分的亲水性,提高其生物可利用性是必须面对的科学问题。利用纳米乳液改善脂溶性功能组分的溶解特性可提高其口服效果,而过饱和状态产生的热力学活性亦可提高疏水性功能组分的口服吸收效果。因此,本课题结合上述两种方法,选用具有结晶性和低水溶性的川陈皮素(Nobiletin,Nob)为PMFs的代表,首先研究Nob在不同溶剂及油相中的溶解度和结晶性,为构建高稳定性、高荷载率的Nob乳液递送体系提供数据支撑。然后利用自乳化法制备稳定的负载Nob纳米乳液体系,并研究Nob在乳液中的包封稳定性及影响因素。进一步利用高分子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HPMC)和热处理抑制过饱和状态的Nob从纳米乳液中结晶析出。最后,通过体外消化模拟实验探讨不同的纳米乳液体系及Nob稳定状态对Nob生物可给性的影响,为一大类高疏水、易结晶的功能性组分营养递送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从而推动功能性食品配料产业的发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Nob的溶解与结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室温下Nob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在水相中添加1 wt%的亲水性高分子可提高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以HPMC的效果最为明显,提高约1.3倍。油脂的链长对Nob的溶解度影响较大,在中链油(MCT)中的溶解度是在大豆油中的2.3倍。表面活性剂对Nob的溶解能力较强,在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Tween80中的溶解度高达43.43 m M,是在MCT中的3.7倍,在水中的634.1倍;在1 wt%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中的溶解度为4.26 m M,是在1 wt%HPMC中的26.9倍。Nob的初始过饱和度会影响其在油中的溶解和结晶行为,初始过饱和度较高时,晶核的形成和晶体的生长都很快,初始过饱和度降低,成核诱导阶段的时间延长,且此结果不受油脂链长的影响。储存温度对过饱和状态下的稳定性影响也较大,室温条件下最易失稳,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其达到平衡后的溶解度。偏光显微镜图表明Nob的晶体呈“针状”或“棒状”围绕晶核生长并聚集成簇。2.研究了负载Nob自乳化乳液体系的制备参数及Nob稳定性调控手段。自乳化法制备纳米乳液的最佳条件为:复配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指数(HLB)值为13.4,含量为10 wt%,MCT的含量为5 wt%,水的含量为85 wt%。在同一Nob初始浓度下,HPMC的添加可显著延长过饱和状态的Nob在纳米乳液中的保留时间,且与HPMC的添加时机无关。热处理不仅可改变乳液的粒径和外观,也可大大提高Nob在乳液中的包封稳定性。在HPMC和热处理的共同作用下,初始浓度4.5 mg/m L的Nob可在纳米乳液中保持稳定,增至6.0 mg/m L时,Nob稳定时间延长12 h。上述结果对提高Nob乳液体系在小肠中的吸收具有重要意义。3.利用体外消化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纳米乳液对Nob的生物可给性影响。结果表明,Nob的初始浓度,HPMC的添加及乳液的热处理对油脂的消化几无影响。经口腔和胃消化后,纳米乳液的粒径和ζ电位有所变化,但并未对乳液产生很大破坏。进入小肠后,乳液体系随油脂的消化而被破坏。Nob的初始过饱和度较低时,HPMC的添加和热处理对最终的生物可给性没有影响。初始过饱和浓度较高时,HPMC对生物可给性的提高不明显,但是热处理后,生物可给性相比热处理前提高了57.84%。因此,热处理是提高过饱和Nob乳液体系生物可给性的一种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