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视标准的传输系统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qq81205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获取信息的发展趋势正在由固定走向移动,由语音走向多媒体。手机媒体以移动性、即时性、互动性的特点迅速兴起。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大力研究和开发手机电视广播系统,并制定或发布了多个国际标准,比如:欧洲DVB组织制定的DVB-H、日本的ISDB-T和韩国的T-DMB等。研究现有的手机电视国际标准对于我国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移动数字电视广播标准,促进我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DVB-H、ISDB-T和T-DMB三种主流手机电视国际标准的传输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比较了它们在传输性能上的差异。论文介绍了三种手机电视标准传输系统的基本架构,对三种传输方案均涉及的RS编码、外交织、卷积编码、内交织和OFDM调制等模块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讨论,比较了它们在实现方法的差异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论文建立DVB-H、ISDB-T和T-DMB传输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系统的总体性能进行了仿真和测试。仿真结果表明:在信道特性完全相同的条件下,ISDB-T的误比特性能相比DVB-H系统更好,T-DMB系统相比较DVB-H和ISDB-T系统的误比特性能稍差。同时在这三种传输系统中可以看出随着性噪比的增加,系统误比特率随之降低。并且在同一个传输系统中为了得到相同的误码率,码率越高则需要的信噪比就越大。可见,码率的提高是以牺牲信噪比为代价的。
其他文献
无线频谱的紧缺是限制无线通信与服务应用持续发展的瓶颈。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技术被认为是解决无线频谱紧缺问题的一种新方法。认知无线电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领域
随着网络技术、视频编解码技术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迅猛发展,世界将掀起一股强大的视频数字化、网络化浪潮。对于公安、安防行业的发展,必须经历模拟数字混合的阶段,但是最终的趋
2009年1月7日,中国联通获得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WCDMA的运营牌照。于是,越来越多的设备商投入到了3G终端的研发和生产当中。手机终端是WCDMA产业链中关键的一环,随着商用的展
UWB(Ultra Wideband,超宽带)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具有信号功率谱密度低、系统耗电量少、复杂度低、定位精度高等优点,已经成为当今高速无线个域网(WPAN)领域内的主要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