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发展模式的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开发区的设立,是国家、区域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一种策略。开发区是指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区。  国内外开发区的理论研究趋于成熟,国外的理论基础有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波特的产业集聚和区域竞争优势理论、新产业区理论;国内对开发区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国外开发区,主要理论研究有创新空间理论、有序集成创新理论,从而为开发区的快速有序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本文主要探讨经济开发区发展模式,先后借鉴国内外知名开发区成功的经验,主要有美国的硅谷、新加坡裕廊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也有从当年的繁华走向衰落的美国128公路,从这些开发区的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寻求开发区取得成功的因素,进而探求开发区最佳的发展模式。以西安经济开发区为例,探讨经济开发区最佳发展模式的理论标准、实践标准以及社会经济标准,最后对开发区发展模式进行阶段分析,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分析开发区的发展模式,分开发区发展的初级阶段、中期阶段、成熟期阶段各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  我国开发区的发展经过了20多年,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数量过多,层次和质量参差不齐,招商引资困难;开发区建设和发展极不平衡;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投资环境亟待创新;经济技术水平偏低;人才资源匮乏,资源分布不合理;无序竞争加剧等,对策本文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主要有: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确定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实施产业带动战略;注重引资的质量和规模;创新开发区的机制与体制;创造开发区优良的投资环境等,从而可以使得开发区的发展模式达到最佳。
其他文献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安徽作为我国的经济欠发达省份,虽然拥有着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但资本较为短缺,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增强物质资本的实力外,还应积极采取措施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然而,与高速发展的城市经济相比,处于我国国民经济基础层次的县域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已
随着两岸贸易量和台商赴大陆投资的飞速增长以及两岸人员往来的日益频繁,两岸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需要两岸金融业的交流与合作。面对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无论是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