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升级阵痛、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三大结症并存,产业政策精准而有效的实施对当今中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从不同的视角评估产业政策的经济效果,对当前经济形式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谋求经济结构的调整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言,融资约束制约了企业业绩的提升,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出口,是制约中国经济转型与升级的关键瓶颈之一,是现代公司财务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从理论上分析,产业政策选择扶持一批重点发展的产业,提高资本市场对产业的预期,增加企业获取资源的机会,改善企业的基本状况,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但在现实情景中,中国产业政策的选择性特征能否对企业的融资约束产生影响,仍然是一个尚未有答案的问题,从融资约束的视角出发,评估产业政策的经济效果是一个很好的视角。本文以2001-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产业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微观作用机制。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激励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其核心机制在于信息效应和资源效应。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相对国有企业,产业政策的激励作用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程度更加明显,相对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产业政策激励对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的融资约束更加显著。此外,本文还进一步检验了产业政策激励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两种机制:信息效应和资源效应。本文的研究扩展了融资约束的研究边界,深化了对产业政策影响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的理解,为实施产业政策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市场从来不是完美的,也未必能够取得预期的经济绩效,问题的关键是在不完美的政府和不完美的市场之间做出选择,寻找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平衡点,这样才可能使产业政策取得最大的正效应。解决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的难题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公平的营商环境,给予民营企业平等的“国民待遇”,消除民营企业所受的各种制度约束,远比通过政策手段暂时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保障更紧迫,更切实际。本文为实施产业政策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对产业政策影响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的理解。